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图片新闻>

文化自信里的“她力量”

2025-03-08 10:15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全国人大代表走向会场。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从文化传承到天博官方网站(China)在线/注册/登陆/官网关切,她们的声音亲切有力,在庄严的会场激荡出时代的回响。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题:文化自信里的“她力量”

新华社记者马欣然、汪海月、张文静

“女性能顶‘半边天’”正在中国社会引起广泛的共鸣。

从非遗项目传承创新、文化产业发展到中华文化“出海”……新时代的中国女性在追逐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以女性细腻、敏锐和坚韧的特质,传承、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现古老东方大国的文化魅力。

非遗传承“她力量”

俯身案前,杨会兰以画刀之尖轻轻蘸取珐琅釉彩,轻巧地点缀数笔,霎时,斑斓色彩便巧妙融入她精心构思的这幅富含敦煌元素的掐丝珐琅壁画之中,平添几分神秘韵味。

杨会兰是掐丝珐琅制作技艺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这般创作场景自她2003年在甘肃省兰州市开办个人工作室以来,每日都会上演。

“掐丝珐琅制作需要细心、精心和耐心,这与女性的细腻柔婉形成绝妙契合。”杨会兰说,出于兴趣9岁起开始和姑妈学习掐丝珐琅技艺,没想到如今传承它已经成为自己的专职主业。

2015年,在兰州市妇联支持下,杨会兰的工作室发展为甘肃省妇联“陇原巧手”就业工坊示范基地,免费开展掐丝珐琅画的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指导妇女就地创业,并有偿回收合格作品。

2024年5月10日,在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公园街道的青年夜校,学员在学习掐丝珐琅非遗技艺。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从内蒙古、山西等地慕名前来学习的非遗爱好者数以万计,其中几十位女性成功创业开店。

种类繁多的非遗工坊、承袭古风的戏腔串烧、推陈出新的茉莉花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在女性独特亲和力的帮助下揭开神秘面纱,走入大街小巷。从传承人到更多人,人们在活态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

贵州绣娘杨文丽将苗绣和蜡染技艺带进课堂,让传统技艺“在娃娃们心里发光”;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潇水河畔的龙船赛场,千年龙船习俗在女子龙船队的船桨中劈波斩浪“争上游”。

杨会兰四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感染了女儿丁歆雅,她将珐琅画设计成冰箱贴、钥匙扣、萌宠画册等。“传承创新意味着既要学习传统技艺又要有突破精神,我很乐意做一个既守艺又创新的手艺人。”这位“00后”女孩说。

国潮向新“她力量”

设计、画图、打版、上新……在北京西单商圈,“新中式”服装店主理人吴倩忙着更新春装货架。

“店里的竹节刺绣棉服和中国红汉服套装在春节前进货4次,仍是供不应求。”她告诉记者,目前天气回暖,马面裙、宋锦外套成为了新爆款,加上网络平台销量,一天能卖出五六十件。

在吴倩看来,小店的“开门红”源于时下消费群体对国潮的偏爱,小店的设计理念正“精准抓住了消费者的胃口”。

越来越多富有创造力的女性加入优秀传统文化“焕新”行列,她们通过新思维、新技术、新表达让更多人近距离“触摸”华夏文明的印迹。

2024年4月9日,年轻消费者在福鼎白琳老街“同顺泰”茶号品尝新式茶饮料。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90后”北京女生杨琬洁参与设计“万象中轴”数字文化体验项目,通过AR技术实现虚实结合,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浙江省缙云县乡村妇女组织乡村春晚、婺剧文化展演、“古村时装秀”等活动,为乡村文化搭建新舞台;北京瑞蚨祥绸布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夏岚将汉服摄影和京味咖啡引入老字号门店……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说,随着消费者对传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持续增强,传统文化将不断赋能消费新业态、激活消费新动能。

走出国门“她力量”

刚到3月,华佗五禽戏第58代传承人陈静的2025年行程已经排得满满当当——前往日本参加五禽戏的文化交流活动、为新开设的微信公众号录制五禽戏教学视频、推广五禽戏进入景区和社区……

这位从小着迷于武侠小说的女孩已经“投身”五禽戏40多年,成为不少人眼中的“五禽戏大侠”,还收了不少“洋徒弟”。

五禽戏是结合五种动物的不同习性和特征创编而成的养生健身功法,既属于中医的一部分,也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05年开始,陈静先后到美国、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向外国友人展示、传播五禽戏,很多外国人展露出对五禽戏的浓厚兴趣。

除了线下教学,陈静还在海外网站上发布了几十个五禽戏的教学视频,让他们更直观具体地了解了中医药文化。

2025年3月1日,在美国伍德赛德的斐洛里庄园,汉服爱好者与游客在花朝节庆祝活动上交流。新华社发 刘艺霖 摄

“很多外国人反馈说,练习后会感到身体抵抗力提升,称赞五禽戏具有神奇的作用。”陈静说,“希望通过我的力量给更多人分享它的精妙。”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正在化身“文化推荐官”,为世界献上精彩纷呈的中华“文化大餐”。

越剧演员陈丽君身着苗绣长裙,在法国演绎古典曲目《凤求凰》;“95后”音乐博主“碰碰彭碰彭”在巴黎地标建筑前,用古筝奏响《茉莉花》《西游记》主题曲等充满东方魅力的旋律。还有不少留学生身着战国袍子、秦汉曲裾、宋明马面裙等服饰自信地走在异国他乡的街道上,展示“东方时尚”……

舆论认为,这些“出圈”又“出海”的标志性事件让“中国故事”走出了一条新的文化创新之路。

“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国,还有更多优质文化资源可以开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此中,女性的力量不可或缺。”

【责任编辑:殷晓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