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天博官方网站(China)在线/注册/登陆/官网>

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卖品牌”——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一线观察

2025-07-14 09:05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沈阳7月13日电 题: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卖品牌”——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武江民

“这是铁岭大米”“你抓一把拿手搓,搓热了闻一闻”“咱家的米香很清新”……12日,在沈阳举办的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辽宁农产品展台前,每当有客商驻足,开原市周氏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丽媛便会滔滔不绝地讲解产品特点。

本届粮交会聚焦粮食流通,有4000多家企业、2万余名行业人员参会,周丽媛是其中之一,她的米厂开在铁岭开原市庆云堡镇三家子村。“米香也怕巷子深,这些年我跑了不少展会,就想把家乡的米推向全国。”周丽媛说。

开原市是辽宁的水稻主产区之一。过去由于缺少品牌、产业链条短,好米常常卖不上好价。2011年,周丽媛返乡创业成立了米业公司,建起集收购、烘干、仓储、销售于一体的厂房。如今公司水稻种植面积近万亩,每年生产的数万吨大米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卖品牌”,漫步于第七届粮交会现场,五常大米、宁夏枸杞、新疆红枣等极具地域特色产品竞相绽放魅力,熙熙攘攘的客商,在各个展台前品鉴美食、洽谈合作。

客商在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品尝新疆美食。新华社记者武江民 摄

在展会现场,记者看到一款由山东华瑞集团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兴安盟地区一家粮油公司合作生产的小麦粉。“当时这家企业建了厂房,但缺少品牌,一直打不开市场,就联系上我们。”华瑞集团董事长侯居良介绍,2024年华瑞集团和这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从面粉生产逐渐延伸至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领域,目前这家企业年加工小麦粉可达4.5万吨,销售范围扩大至全国多地。

“东北是粮食主产区,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技术和品牌,把更多的玉米、大豆开发成高附加值产品。”侯居良说。

近年来,在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下,粮食产销区之间的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从传统的产销对接向订单农业、品牌共建、产业协同等更深层次发展,构建起更加紧密稳固的产销合作关系。

推动粮食产销地区协同发展,如何带动脱贫地区共同受益是一个重要看点。本届粮交会期间,第五届全国脱贫地区优质特色粮油产品展销会同期举办,来自全国340个脱贫县的674家合作社和企业集中亮相,展销产品涵盖特色粮油、杂粮杂豆等多个品类。

在第五届全国脱贫地区优质特色粮油产品展销会上,长寿(巴马)山茶油产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布展。新华社记者武江民 摄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是油茶种植传统产区,但过去深加工水平较低,多以小作坊为主。近年来,巴马县引入多家龙头企业发展油茶产业。“我们2022年在巴马县投资建厂,目前已引进163项专利技术。”长寿(巴马)山茶油产业有限公司招商总监陈艺飞在展销会现场介绍。

“粮食产业不管是升级还是协同,都要着眼于富民。”率队参会的广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与产业发展处处长李春燕说,依托广西优质香米资源,广西以“优粮优销”逐渐打通从稻谷到米粉的价值链条。2024年,柳州市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759.6亿元,大米、螺蛳等核心原材料基地规模达20万亩,带动超30万人就业。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