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天博官方网站(China)在线/注册/登陆/官网>

新疆喀什,英吉沙的杏子熟了(经济聚焦)

2025-07-08 09:3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英吉沙县曾有一个奇怪现象:本地特产英吉沙杏味道好、品质高,游客尝了赞不绝口,但出了新疆就买不到;在当地,杏子上市期短,量大价低,好多农户不想种了。

如何把只有7天保鲜期的英吉沙杏,卖到更广阔的市场?

2018年以来,山东援疆实施“大仓东移”工程,减少交易中间环节,缩短交易时间,拓展南疆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帮助以英吉沙杏为代表的24万余吨喀什特色农副产品出疆,销售额超过82.5亿元。

——编  者

尝试

市场打开了,一公斤鲜杏从2元涨到15元

6月下旬,英吉沙杏到了采摘季。

新疆喀什英吉沙县乔勒潘乡6村,村民图合妮姆·约麦尔底气十足。4000多公里外,山东龙贵超市、济宁源尚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企业提前预订了她家的杏。最近,乡政府组织干部群众集中采摘,运送到乡里的冷库,物流企业前来统一装车。装满新鲜英吉沙杏的冷链物流车,3天就能到达山东。

英吉沙县龙甫乡托喀依村,刚大学毕业的阿布都哪斯尔·阿吾提已做了7场直播,带货销售2000单鲜杏。上午刚摘下的鲜杏,物流企业直接装货,当天送到喀什徕宁国际机场,第二天就能飞抵下单顾客所在的城市。

“英吉沙杏保鲜期就7天,以前根本运不出去,只能在周边卖。价格一度低到2元一公斤,还不好卖,乡亲们都不愿意种了。”乔勒潘乡9村村干部努尔尼萨·瓦哈普说,过去为了卖杏,大家也想了不少办法,但解决不了运输难题,销路就是打不开。

“最近3年,出疆物流大通道越来越顺畅,英吉沙县的冷链物流运输也逐渐成熟。”英吉沙县委副书记、山东济宁援疆工作指挥部指挥齐伟介绍,“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吉沙杏开始试水鲜果出疆。”

努尔尼萨·瓦哈普回忆,2022年,当地干部提前找好了下家,杏子刚成熟,立刻联系了冷链物流车,从英吉沙直发黑龙江、山东、海南等地。

“一件杏子2公斤,一车装满就走。”齐伟说,“冷链运输可靠高效,果子损耗很低,消费者纷纷好评,不少人马上预订了来年的鲜果。”

如今,市场打开了,英吉沙杏的收购价格也从2元一公斤逐年上涨,目前达到15元一公斤。

除了冷链车直达,航空落地配、小件冷链快递等也逐一实现。去年一年,2000吨英吉沙鲜杏通过这些路径走向各地餐桌。

突破

培育一批特色主产区,建设一批精深加工基地

“卖杏这件小事,每年都有大变化。”齐伟说,村里建立合作社,乡镇成立共富公司,济宁援疆指挥部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指导种植,县里为杏产业投建了一个电商运营中心。目前,英吉沙县已经建成187座田间冷库。

“引进人才和技术,推动冷链运输在喀什落地应用,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有了走向更广阔市场的条件。”喀什地委副书记、山东援疆工作指挥部总指挥袁良说,“我们还推动科技下乡,持续提升农产品品质,并提供打造品牌、升级设备、设计包装等服务。”

“此前新疆农产品外销都是用麻袋装,个头、品相参差不齐,没有品牌、包装、品控的概念。”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产业项目组副组长孙福华说,“虽然品质很好,但是卖不上价钱。新疆农业需要援疆省份提供销路,更需要我们帮忙打开产业发展思路。”

“解决鲜果出疆的同时,英吉沙杏也走上了精深加工的路子。”孙福华说。英吉沙县通过招商引资,建立“农户+合作社+订单+收购+技术指导”的生产经营模式,3.6万户农户的杏不再愁销路了。

“杏干、杏汁、杏酱……各种形制的英吉沙杏制品进入市场,75%的产品销往新疆以外的市场。”当地杏制品龙头工厂厂长海丽且姆·喀迪尔说,“我们为本地农户产品托底,他们安心种杏,每年都有稳定的收入。”

不只是英吉沙杏。近年来,喀什地区培育了一批蔬果特色主产区,引进了一批预制菜和精深加工企业,建设了一批林果精深加工基地,同时不断加强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推进建设18个地区级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

延伸

通过“大仓东移”探索更好推动农产品出疆

“近年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喀什地区优质农产品更好更快地卖出去,让消费者和本地农户享受到红利,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乔骏说。

“出疆难、出疆贵,是新疆优质农产品产业发展必须破解的梗阻和难题。2018年,山东援疆工作指挥部创新实施‘大仓东移’工程。”袁良介绍,最开始的“大仓东移”,是在疆外为新疆农产品提供免费仓储。顾客下单购买,商户就近配送,降低物流成本。

“我们在山东10个市及陕西西安建设农副产品保鲜配送中心,搭建高效仓储配送网络。通过共享仓储模式,提供的总仓储面积达5.6万余平方米,总仓储能力超过18万吨,涉及60多家新疆企业的400余种特色农副产品。”袁良说。

目前,“大仓东移”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升级。

在喀什,山东援疆工作指挥部投入800万元,建设了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喀什分中心。针对易腐生鲜农产品物流在产、加、贮、运、销、消各环节存在的问题,科研团队开展工程技术研发,实现农产品的精准物流和放心消费。

“冷链物流的发展,正在为南疆带来新的就业岗位。”乔骏说,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新专业,培养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目前,师生团队为相关企业启动了12个服务项目,研发出多套冷链技术服务方案。学生们组建5支创业团队,发展势头良好。

“除了引进研究力量,我们也在探索如何更好推动农产品出疆。比如山东的企业和新疆农户开展订单农业,大型商超成批量大规模采购。这些举措效果都很不错,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孙福华说,在不远的将来,新疆优质农产品一定能走进更多消费者的菜篮子和果盘子。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