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天博官方网站(China)在线/注册/登陆/官网>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担当有为,心怀家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二

2025-04-08 15:09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中国经济奔涌向前的发展浪潮中,民营经济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既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更有扛牢社会责任的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家“要增强爱国情怀,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企业家精神”,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与时代同频共振,主动扛起社会责任,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织就振兴共富的画卷

“发展产业就是要带动就业。”“藏毯产业不仅有扶贫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还有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

青海湖畔翱翔的水鸟、雪山下起舞的藏族女孩……在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车间内,手持电织枪的女工们,正按照设计图织出精美立体的图案。

“我们的工人大多原是厂区附近的农民,企业为她们提供免费培训,学成后参与生产实践,现在她们个个都是熟练的藏毯编织技工了。”圣源地毯负责人薛婷说。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的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业从事藏毯设计与生产的民营企业。

“当地群众有编织藏毯的手艺基础,加上机织藏毯自动化程度高、手工技法要求低,就业门槛随之降低,有助于吸纳村民就业。”薛婷表示,企业创立之初就面向周边城乡招聘工人,从一开始的20多人发展到如今接近400人,90%的员工来自周边村庄,其中不乏藏族、土族等少数民族员工。

随着公司的发展,不少村民得以就近就业,过上了好日子。张淑菊是城中区元堡子村人,之前一直以打零工为生,一年到头忙得团团转却攒不下钱。

2019年,经人介绍,张淑菊到圣源地毯工作。刚来的时候,她心里没底:“以前干的净是些粗活,咋练这‘绣花’功夫?”但经过公司的技能培训,她很快熟悉了这项工作,一干就是6年多。如今,她每月工资有5000多元。“买房了,女儿也上大学了。”张淑菊说,这些都是来这里工作后的变化,“等交房了,我要在客厅摆一张自己制作的藏毯”。

在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制作藏毯。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近年来,公司还为藏毯手工艺从业者、爱好者搭建了手工枪刺培训基地。”薛婷介绍,公司同当地合作社合作,收购手工编织的藏毯,价格在千元到万元不等。

全国工商联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民营企业提供了9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程中,大量民营企业参与其中、贡献力量。

“作为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获得感,不只在企业的规模和利润,更有带动乡邻致富的成就感。”薛婷说,“在发展公司业务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以此带动更多农牧民致富。”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一共3层,足有6000多平方米的建筑里,台球室、电影院和各式饮品都可以在休息时间免费享用。休息区的沙发和柜子里的毛毯,都是为员工小憩准备的……这是记者在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的胖东来商贸集团看到的“员工之家”。

新入职的“00后”小蕾说:“下班后,约上三五个同事,在‘员工之家’聊天,幸福感和归属感都更强了。”

企业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仅来源于物质层面的供给,更需要精神层面的尊重和满足。

“哥好!”“姐好!”出入胖东来超市时,迎面总会收到这样的问候,不论是员工还是顾客,彼此间以兄弟姐妹相称,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在只言片语中流露出来。

每周二闭店、春节期间闭店;下班后不允许给员工打工作电话;设立无理由“10天不开心假”……充足的假期和不被打扰的生活,充分体现了公司对员工的尊重。小蕾说:“公司给我们充分的时间空间休息,上班时我们更要打起精神,用最饱满的状态迎接客户。”

在河南许昌的胖东来生活广场店内,店员正在做当天开业前的准备工作。新华社记者 刘振坤 摄

胖东来让员工感受到了尊重,也保障了商品和服务的高品质——代驾停车、宠物寄存……态度友善、服务到位、氛围轻松,胖东来凭借优质的服务频频“出圈”,迎来源源不断的客流。

2024年,胖东来营收近170亿元,同比增长58.5%,利润达8亿多元。在追逐利润的零售业界,胖东来让广大消费者感受到了满满的善意。来自郑州的李女士说:“胖东来提供了一种新的购物体验,不仅能买到放心商品,还能享受暖心服务。”

广大民营企业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员工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与此同时,很多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地找到了更好的发展模式,让企业与员工在共赢中同步前行。

扛起社会责任的担子

“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力所能及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多向社会奉献爱心。”——202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

这几年,宁夏全唐环境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辉的工作表排得满满当当,除了参与黄河“几字弯”治理,还要学习各种前沿治理理念与技术。“生态治理涉及几代人的利益,不能仅用钱来衡量。”他说。

“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让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这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系统性做好生态修复和治理。”杨辉说,公司此前负责黄河三级支流渝河上游部分河段生态治理工程和后期维护,如今又参与到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上游河段的生态治理工程中。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治理后的渝河水清岸绿。薛晨 摄(新华社发)

杨辉是土生土长的西海固人。在他儿时的记忆里,这里山大沟深、山荒岭秃。最初从事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时,公司的做法很简单,“秃了就栽树,塌了就夯土”。

但随着深度参与生态治理工作,杨辉逐渐认识到,这是门大学问,要整体考量,“哪些地方适合种经济林带动当地居民增收,哪些地方适合造景引流发展乡村旅游……”思考周全才能让生态治理更顺利,让更多群众受益。基于这个认识,公司在治理渝河时,除了收集治理沿河村庄污水、建设配套污水管网外,还打造了一系列生态廊道景观。

“以前这就是个‘烂水沟’,现在完全变样了。”住在渝河沿岸的固原市隆德县居民尹文楷说,自从治理以后,水清岸绿,村庄更宜居,农村文旅也更红火了。

阳春三月,六盘山薄雾升腾,山脚下渝河碧波如翠,成群野鸭浮游戏水。守护这美景,已经成为包括杨辉在内的许多西海固人的共识。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4)》显示,参与调研的民营企业中,有1944家企业通过国家或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390家企业获得国家环境标志认证;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84.2%的企业采取措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这些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杨辉说,趁着年轻,想多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近年来,公司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筹集资金为当地修路,向偏远学校和困难群众捐款捐物,“践行社会责任,我们责无旁贷”。

领衔记者:黄豁

执笔记者:汪伟、李宁

参与记者:侯雪静、邹欣媛、孙清清、顾小立

海报制作:胡戈

策划:张晓松

统筹:刘梓桐、白纯、何伊言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