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国际新闻>

韩媒:整条“价值链”一同转移至海外,“K-制造”正在去韩国化

2025-03-28 10:00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环球时报记者 杨舒宇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韩雯】韩国现代汽车集团日前向美国总统特朗普送上的一份价值210亿美元的投资“大礼”,在韩国引起持续震动。韩国业界普遍认为,一些韩国大企业或将陆续增加对美投资,引发对韩国制造业根基可能被彻底动摇的担忧。

“K-制造”在美投资150万亿韩元

韩国《朝鲜日报》26日报道称,随着现代汽车集团率先宣布对美投资,韩国业界普遍认为,三星、SK、LG、浦项、韩华等韩国大企业或许也将陆续增加对美投资。“其他企业也在考虑在特朗普执政初期向其示好以创造良好商业环境的投资计划”。此前的21日,大韩航空的母公司韩进集团会长赵源泰也在华盛顿与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签署协议,大韩航空将向波音和GE航空航天公司购买价值327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

报道称,韩国国内有观点担忧,现代向美国的转移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在韩国国内反企业氛围日益浓厚、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叠加特朗普政府的“关税炸弹”压力,越来越多韩国企业开始认真考虑向海外转移。

不仅汽车行业,韩国经济的核心支柱产业——半导体也正在逐步外流。三星电子计划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建设两座晶圆代工厂和一个研发中心,总投资超过370亿美元。SK集团也将在印第安纳州投资建设高带宽存储器封装工厂,并在佐治亚州建设电池工厂,总投资达220亿美元。此外,LG集团将在田纳西州建设家电工厂,并在佐治亚州设立电池工厂,投资规模达200亿美元。仅现代汽车等主要企业的对美投资总额就已高达150万亿韩元(约合1022亿美元)。

整条“价值链”被转移

流出的不仅仅是大型企业。报道称,以现代汽车在佐治亚州的电动车工厂为例,其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生产刹车、控制台、车门等部件的中小型合作企业也一并移至美国。同时,电动车核心零部件电池企业及其上游材料供应商也随之进军美国。这意味着,整条“价值链”都将一同转移至海外。韩国制造(K-制造)正在“去韩国化”。

事实上,自1997年韩国外汇危机以来,现代汽车集团就已逐步将生产基地向海外转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现代和起亚汽车在国内建厂后,截至去年未在韩国国内新增主要生产设施。与此同时,韩国本土的汽车产能也在缩减。2010年之后几年,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合计年产能曾达350万辆,但受韩国“每周52小时工作制”实施等因素影响,目前产能降至315万辆。

文章认为,虽然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壁垒是促使现代汽车此次对美投资的重要原因,但韩国国内的反企业文化、严苛的监管以及强硬的工会环境等束缚企业的文化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有相关人士指出,美国等国家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策略,轮番使用激励和关税施压,试图吸引韩国企业。而在韩国国内,企业们呼吁放宽监管的声音却得不到回应。

例如,半导体行业一直要求政府允许研发部门能够不受“每周52小时工作制”限制,但相关提案长期搁置国会。此外,被制造业经营者视为“恐怖法案”的《重大灾害处罚法》,不仅阻碍韩企出海,也成为外国企业进军韩国市场的障碍。还有过高的继承税,使得许多韩国企业难以顺利进行家族企业继承,企业界的呼吁也屡遭忽视。

《朝鲜日报》痛心地称,在这种情况下,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尖端制造企业将工厂、人才、技术全面转移海外,韩国制造业空心化的问题将日益严峻。

韩国将变成“锈带”?

《朝鲜日报》一篇评论以造船业为例称,韩国造船业市场份额的下滑部分原因在于近年韩国造船业的追加投资仅限于海外建造或收购海外公司,越来越少的年轻人从事造船业,造船业生态已经“被破坏”。

同时,制造业的外流将导致韩国传统工业地区陷入经济衰退,尤其是向大企业供货的小型企业将受到严重冲击。韩国《每日经济》日前报道称,以三星电子为例,2010年之后,随着三星电子将位于庆尚北道龟尾市的手机生产线转移至越南等海外地区,周边合作企业一度因生产量减少而陷入困境。“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纷纷向海外转移……这样下去,韩国整个国家将变成‘锈带’。”

《朝鲜日报》称,制造业被视为“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产业”。曾经,人们认为造船业、存储芯片、电池等产业不适合在发达国家继续发展。然而,世界各国如今对制造业的认知已发生改变。任何国家若无制造业就业岗位,不仅难以实现经济增长,甚至连维持现状都较为困难。

有韩国产业经济贸易研究院专家指出,为防止韩国工业区陷入“锈带化”,企业要灵活应对急剧变化的全球局势,在韩国保留一定规模的生产设施反而更有利。同时,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寻找在韩国生产并降低成本的方法。他还补充道,政府也应当加大力度提供包括税收优惠等在内各类支持措施,以帮助企业维持国内生产。

【责任编辑:刘梦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