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天博官方网站(China)在线/注册/登陆/官网>

新修订的科普法公布施行,将带来哪些变化?

2025-01-16 09:44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 题:新修订的科普法公布施行,将带来哪些变化?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

2024年12月25日,颁布22年的科学技术普及法完成首次修订,并公布施行。新修订的科普法将带来哪些变化?相关部门将如何推动法律有效落地?围绕公众关心的问题,记者15日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科技部、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

开展全国科普月活动 丰富群众科普体验

新修订的科普法增加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接下来,全国科普月活动将如何开展?

“20多年来,我国在每年9月第3周集中举办广覆盖、多样化的全国科普日活动,9月开展科普活动的氛围已十分浓厚。”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顾雁峰说,相信随着新修订的科普法深入实施,社会各界的精品科普活动将在9月集中呈现,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体验。

顾雁峰介绍,全国科普月期间,中国科协将依托全国科普日的平台和基础,广泛动员、协同各方,集中开展科普集市、科普剧展演、科普研学等活动,展示科普与科幻、艺术等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全社会献上高质量科普盛宴。

同时,发挥“科普中国”国家级科普信息化平台作用,强化与线上线下各类媒体、平台合作联动,推动开展“云上科普月”活动,通过直播、短视频、话题互动、VR等方式,促进优质科普资源全民共享。

打造科普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科普企业

科普产业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科普+”赋能新闻出版、旅游、影视、展览等行业,为这些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动力。

新修订的科普法规定,国家发展科普产业,鼓励兴办科普企业。如何更好推动科普产业发展?

科技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李昕说,一方面,要推动科普资源、要素同其他产业充分融合,形成一些新业态;保持和扩大科普在文创、研学等领域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要打造创作、研发、设计、制造、展陈等全链条科普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科普企业,推动科普产业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社会公众期盼。

下一步,科技部将研究制定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壮大科普产业规模,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普企业,加强科普展览、影视、书刊、游戏产品、文旅和新媒体等科普产品及服务的开发、应用与推广,服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品质化、个性化科普需求。

支持发挥“银龄”力量 壮大科普人员规模

科普人员是科普的实施主体。目前,我国科普人员总体数量仍然较少,成为制约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石宏说,为进一步强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新修订的科普法增加“科普人员”一章,围绕推进科普人才专业化、发挥特定群体作用、发挥学校人才培养功能、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规定。

新修订的科普法提出,鼓励和支持老年科学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这一举措既能弥补我国科普人员数量的不足,也能为老年科学技术人员继续发光发热提供平台和条件。”顾雁峰说,我国已出台多个纲要意见,鼓励和支持老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

顾雁峰说,中国科协将继续支持建设老年科技大学、“老科技工作者报告团”等以老年科技人员为参与主体的科普品牌,为他们开展科普提供平台和服务;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强对老年科技人员的针对性培训;开展表彰奖励和典型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尊重和支持老科技工作者的良好氛围。

完善科普职称评审 激发人才科普活力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指挥棒。新修订的科普法明确,国家健全科普人员评价、激励机制,鼓励相关单位建立符合科普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为科普人员提供有效激励。

为激发和释放科普人员创新创造活力,中国科协自2023年起面向中央单位试点开展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两年来,已有145人通过评审取得科普职称,涌现出一批有能力、有影响力的科普工作者。

顾雁峰说,接下来,中国科协将完善科普职称评审标准、制定科普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健全科普职称评审机制,带动更多省市开展科普职称评审工作。同时,通过开展针对性培训、专业水平认证、典型选树、表彰等方式,进一步健全科普激励机制。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