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北京单位用水量创造GDP居全国首位

2025-04-11 09:39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作为常住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城市,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50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10。然而,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万元GDP用水量降至8.45立方米,即每创造出一万元GDP只需消耗8.45立方米水量,也就是说,1立方米水可创造出1183元GDP,居全国首位。

3月22日—28日是第38届“中国水周”,科技日报记者跟随水利部“节水中国行”采访团深入北京的高校、工厂,探访这座超大城市如何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打造高质量节水样本。

记者走进小米汽车北京工厂的涂装车间,只见一辆辆车身正在进行喷漆前的水洗作业。涂装车间设备经理庞博介绍,这里每天要涂装1000多台车身,是整个工厂耗水量最大的车间,20多道工序中有十几道都要用水。

“为此,我们前期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节水环节,如采用了最先进的自动化翻转机,以保证车身定位精确,从而减少了水的使用,提高了整体生产流程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与传统设备相比,该翻转机在每次作业中能节水约200立方米。”庞博说。

同时,工厂还用薄膜处理工艺取代了传统磷化工艺,每天也可以节省26立方米的水。厂内脱脂、锆化、电泳等工序产生的各种污水通过管廊管道进入到污水站后,经过物化和生化处理,大部分会进入到中水站进一步深度处理成高品质再生水,回用到生产车间。

小米汽车北京工厂公用设施运营经理商贺涛介绍,工厂坚持“能回用就回用,能不外排就不外排”的原则,整个工厂一天用水量约2000吨,其中1400吨为工厂污水站和中水站自产回用的再生水,污水回用率约70%。以每立方米9元的水费计算,一年可节省市政用水费用达378万元。

北京工业大学是北京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获得单位,其标志性的水系景观月亮湖不仅是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校内雨水收集和再生水利用工程。通过工艺处理,月亮湖的水可以循环净化并补充周边绿化用水,既提升了校园环境,又降低了水资源消耗。

北京工业大学工作人员介绍,2006年起,学校引入市政中水,目前已实现90%以上校园区域中水覆盖。2008年奥运会时,学校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设计理念融入羽毛球场馆建设,采用雨水就地入渗地面措施,实现地下水回补和雨水回用。

2010年,北京工业大学还启动建设了能源监控与智慧后勤物联应用平台系统。目前,该平台系统已接入各类智能设备及表具12058块,其中包括智能用水计量表372块,实现了全校一二级自来水和再生水管网的在线监测、漏水分析、用水量统计。通过查看每日用水情况和区域管线疑似漏水跑水情况,系统可极大地提高管网漏损定位和抢修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学校还自主研发了水龙头、淋浴花洒等多种节水器具,并在卫生间、浴室、厨房等主要用水场所大规模推广应用。”上述工作人员说。据统计,通过这些系统设施的建设,自2006年以来,北京工业大学已节约自来水720万吨,节约水费约3600万元。

这只是首都节水行动的缩影。北京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三级主任科员王宏博告诉记者,在工业节水减排方面,北京重点高耗水企业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持续保持95%以上。

“当前,作为北京第二大稳定水源,再生水年利用量超13亿立方米,在北京市水资源供给总量中占比超30%,在工业冷却、市政杂用、生态补水等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成为破解超大城市‘水瓶颈’的关键支撑。”王宏博说。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