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从泉水复涌看用水之变

2025-04-09 08:48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今年“中国水周”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

泉,是地下水水位的“晴雨表”。随着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总体下降,多地泉域保护治理取得积极成效,泉水复涌、稳定喷涌。一泉之变,背后是“节、控、换、补、管”综合施策,更是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的不断提升。

春日,林间、田畴、山麓,汩汩泉水沁出山岩罅隙,滋润新绿、渗入沃土、汇入溪流。

河北邯郸黑龙洞,泉域日均涌水量稳定在26万立方米左右;山西太原晋祠,千年古泉复流……泉是地下水水位的“晴雨表”,泉域保护治理是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印发实施《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瞄准华北地区及10个重点区域,精准施策,华北地区、汾渭谷地、黄淮地区泉水流量增大,泉水位上升、部分泉水复涌,泉域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保泉——

少采多补,保护地下水

北京妙峰山下,一条河与一眼泉,焕发新机。永定河连续5年全线流动,清水漫过河床,一部分渗入地下。不远处的陈家庄泉,泉水潺潺,活水成溪。

“又听到了儿时的泉水声,尝到甘洌的泉水。”北京门头沟区妙峰山镇陈家庄村村民陈志喜说,“以前挖井、开矿,水变脏,河变干,泉水跟着消失了。”

经过综合治理,2019年,陈家庄泉复涌,并稳定涌水至今。陈志喜说起变化,泉“活”了,环境变好了,不少鸟儿在村里安家。

据统计,近年来,北京81处泉眼在干涸多年后重新涌水,全市1361个在册泉点中,有水在流的泉达到880个,占比超六成。与泉水涌动相伴的是,北京地下水水位连续9年回升,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全面清零。

“地下水是看不见的资源,是涵养生态的重要水源。”北京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宋磊介绍,北京市坚持“加大补、限制采”,开展大规模自备井置换,减少地下水开采量,让怀柔、平谷等应急水源地“喘口气”;统筹使用南水北调“外调水”、地表水、再生水、雨洪水等,还水于河、蓄水于库,回补地下水。全市地下水开采量由2015年的18.19亿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12.16亿立方米。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以3年为一个周期,全力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其中关键举措就是严控开发规模和强度,加大水源置换力度,实施地下水回补。

“一减一补”,让地下水休养生息。在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同时,水利部门全面推进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及辽西北地区、西辽河流域、黄淮地区、鄂尔多斯台地、汾渭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麓及吐哈盆地、北部湾等10个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近期公布的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划定结果显示,与2015年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划定结果相比,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总体下降,超采量、超采程度显著降低,地下水超采量较上一轮减少50.3亿立方米,减少31.9%,严重超采区面积减少8.83万平方公里,减少51%。

泉水复涌,是地下水水位回升的直接表现。水利部推动各地开展泉域保护行动,在重点泉域范围开展机井关停、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举措,黄淮地区南海泉、珍珠泉2023年较2018年泉水流量分别增加28%、78%。

护泉——

拧紧“水龙头”,节约水资源

表征在地下,根子在地上。一泉之变,背后是用水方式之变。

“‘老味道’又回来了。”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齐村镇街子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小玲说,“靠着温泉河泉眼的水,乡亲们重新种起了‘九眼莲’,亩产莲藕2000斤左右,亩均收入过万元。”

温泉河由上游两岸泉眼喷涌汇流而成,滋养出了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富平九眼莲”,莲藕藕身洁白如玉,内有九孔排列,口感清脆。“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干涸,温泉河也断流了,种‘九眼莲’的越来越少了。”王小玲回忆。

“富平县水资源‘先天不足’,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必须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路子。”渭南市水资源工作中心主任权医平介绍。

缺水地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富平县积极探索,用好“第二水源”。在大唐富平热电有限公司,废水不外排,全部回收利用;处理达标的再生水补入温泉河、石川河。“富平县把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优化配置,构建集约高效的再生水循环链,开掘发展新空间。”权医平说。2024年,富平县再生水利用总量656万立方米,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节水优先,护好地下水。《陕西省节约用水条例》3月1日起正式施行,提出关中平原城市群应完善再生水配套管网设施建设,促进再生水综合利用;陕南地区应推进节水减排,推动城乡供水保障设施建设和节水器具普及等。“全省将地下水用水总量和水位双控指标细化分解到108个县区管理单元,为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设定刚性上限。”陕西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陕西省地下水超载区共关停机井3949眼,累计压采水量1.71亿立方米。

科技创新赋能节水。在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300多块远传水表上传数据,一旦发现用水异常,及时预警;首次实现超高层建筑中水回用于空调冷却塔。“国贸中心的中水回用率已超23%,每年替代自来水40万吨。”国贸中心物业部总监魏汉光介绍。

“保护地下水,节水促长远。”宋磊介绍,北京严格实施用水总量、用水强度“双控”,推动全社会节水、全过程节水、全领域节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15.42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8.4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10.99立方米降至4.8立方米,主要节水指标持续领跑全国。

节水,是保护地下水的关键举措,也是护泉的长久之计。2024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46立方米,下降4.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5立方米,下降5.6%。接下来,水利部将进一步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完善再生水利用管理体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治泉——

统筹地下地表,修复水生态

江河湖溪泉,水系相连,水流相通,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和景明,山东济南的趵突泉,清水汩汩。从小在泉边长大的居民王俐感慨:“咱们济南人对泉水的感情深着呢!自从趵突泉重新涌流以来,大伙儿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泉水。”

自2003年9月趵突泉复涌至今,已持续喷涌超21年。“泉水长流,要久久为功治泉。”济南市城乡水务局泉水保护处处长潘炳江介绍,“市里织密制度网,陆续颁布了《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济南市保持泉水喷涌应急预案》等,灵活运用补源、控采、增雨、节水等多种举措,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保障泉水喷涌。”

由一泉之“点”到水系之“面”,治泉的背后是系统治水。“我们不断重塑城市供水水源,优化水资源配置。”潘炳江介绍,济南构建互联互通的现代水网,疏通“水脉络”,统筹利用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长江水,实现多水源丰枯互补、联合调度。全市地下水和地表水在城市供水中的比例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8∶2逐步变为如今的2∶8,累计封闭380余眼深层自备井,每年减少约1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

水利部门统筹地下和地表、江河和泉水治理。北京市白浮泉和河北省一亩泉等重点泉域,量身定制“一泉一策”方案,调查摸清泉域水文地质条件,明确泉域保护范围。山西长治在华北第二大岩溶性泉群——辛安泉泉域设置“泉长”,一体推进“美丽幸福河泉+水利风景区+水文化”建设。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开展华北地区、10个重点区域、南水北调受水区等地下水超采治理,巩固拓展北京、河北等深层地下水人工回补试点成效,让越来越多河湖和泉水的水流活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