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探索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

2025-04-08 08:4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历史的必然过程。实施城市更新,目的在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让城市能够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近日介绍,从2019年中央部署实施城市更新以来,全国已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近28万个,惠及1.2亿居民;加装电梯超过13万部,增加停车位380万个,增设养老、托育设施近8万个,增加充电桩105万个,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所3100万平方米;更新改造地下管网约50万公里;打造“口袋公园”4万多个、建设城市绿道12万公里。

城市体检找出“急难愁盼”

城市体检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前提,有助于找准问题。城市和人一样,是一个有机生命体,人要保持健康,就要通过体检,发现病灶、找到病因,开准药方、解决问题,城市也一样。“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已经成为城市更新工作的共识。

城市体检要坚持问题导向。倪虹表示,从住房、到小区、到社区、到城区,去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比如,停车难、充电难,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儿童活动场地不够等。

城市体检要坚持目标导向,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比如,文化特色缺失、公共服务不均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高、现代科技与城市管理融合不充分等。目前,全国290多个地级市已经全面开展城市体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支持有条件的县级市开展体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分院院长范嗣斌认为,应建立由城市体检到城市更新的闭环路径。城市体检需要综合大数据分析、居民问卷、专家评估、发展研判等方式,精准识别城市安全隐患、公共服务缺口、文化保护盲区等痛点问题。城市体检查找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和短板弱项,就是下一步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抓手。

浙江省宁波市明珠完整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体检评估先行,全面开展社区体检、闲置空间排摸和居民问卷调查。根据社区体检的问题清单和居民、办公、商户三类人群的需求清单,编制明珠社区更新改造方案,挖掘社区内闲置菜场改造为“若比邻里”一体化社区服务综合体,布局建设智慧卫生服务站、社区公园,设立老年学堂、青年夜校、青少年宫、社区食堂、共享厨房、屋顶农场等各类场景,紧扣适老、宜幼、利青的居民需求。

重点实施三类城市更新项目

城市更新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既有建筑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功能完善、历史文化传承等众多内容。

倪虹表示,将实施一批惠天博官方网站(China)在线/注册/登陆/官网、促发展、防风险的更新项目,重点有三类。

第一类是天博官方网站(China)在线/注册/登陆/官网类的项目。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都要纳入改造范围,因地制宜实施改造。还将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城中村改造项目,目前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去年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规模。还将大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重点聚焦“一老一小”,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增补托育服务设施、儿童活动场地。

第二类是发展类的项目。将更新一批老工业区、旧厂房,植入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新功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筑巢引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改造一批老旧街区,打造精品街道、城市客厅,建设活力街区,为青年人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空间,为市民创造更多消费场景。还将保护、修缮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推动活化利用,让城市文化遗产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城市生产生活。

第三类是安全类的项目。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过程中,离不开安全这个根本。将再建设改造地下管线15万公里以上,守护好城市的“里子”和“良心”。将推进调蓄设施、排水管网、排涝泵站等工程项目,聚焦消除城市的严重易涝积水点,再完成1000个排水防涝重点项目建设。将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努力实现地级及以上城市燃气、供水、排水等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全覆盖,有效提升城市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和韧性。

打造城市更新“升级版”

城市更新项目不仅要改造好,更要运营和维护好,持续让老百姓受益。目前,很多城市致力于打造好城市更新“升级版”。

安徽省芜湖市对全市城区部分公厕、停用垃圾转运站、公园配套用房进行更新改造,创新打造“人民城市驿站”品牌,建设集用餐、休息、阅读、应急于一体的公共空间,2022年至2024年的3年间,累计建成并开放42座。目前,“人民城市驿站”已成为芜湖市户外工作者和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去处。

改造过程中,芜湖市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引入市场化企业进行管理。对公厕配套用房改造的驿站,采取“以厕养站”模式,将驿站管理服务纳入公厕市场化运营和维护。对公园配套用房改造的驿站,采取国有企业代管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长效管理。

湖北省武汉市知音东苑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注重加强设施建设,增设巡更、周界报警、出入口智能道闸、门禁管理、可视对讲、信息发布等智能化设施,为物业企业进驻创造条件。同时注重服务提升,引入国有公益性物业企业及时管理入驻,开发小区智慧物业管理平台,进一步确保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

山东省威海市在对火炬八街更新改造过程中,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运营、有机更新”的原则,创新管理模式,以新业态丰富街区内涵,实现由“网红”变“长红”。成立区属国有企业作为项目的投资、运营主体,通过产权购买等方式,对周边部分别墅、厂房等闲置资源进行权属归集,统一实施改造、招租、运营,采取自持物业、签约主理人、租金及流水分成等合作模式,以盈利资金持续反哺街区城市更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 (经济日报记者 亢 舒)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