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狠抓落实 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高质量打好“十四五”收官战

2025-03-27 09:58

来源: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段时间,地方两会陆续召开。针对“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一关键节点,各地均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行工作部署,其中,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绿色转型等成为高频词汇。这不仅映射出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也彰显出地方政府保护治理生态环境的决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将蓝图变为现实,必须狠抓落实。

落实是知与行的贯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注重抓落实、不认真抓好落实,再好的规划和部署都只会成为空中楼阁。过去一年,在全力保障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同时,全国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持续改善、各项年度目标圆满完成,这是各地区各部门真抓实干的结果。对标对表“十四五”高质量收官要求,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均已明确新一年工作的目标任务,下一步就要确保各项决策切实落地,各项工作有力推进。

要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感。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既是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也是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的“中间段”,不能出现“中梗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牵涉面广,单靠生态环境部门自己很难做好,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地方党委政府要统筹谋划,强化协同,形成合力;制定政策时也要坚持系统思维,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组合拳,发挥乘数效应。为确保政策措施能够真正落地,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关注基层对制定的政策有没有认真执行、效果怎么样等问题,研究目标任务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向人民群众和企业问需问计,让举措更接地气、更好落地。

要强化制度建设。决策只部署不检查、抓而不紧等于没抓,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为政策措施顺利推进提供支撑保障。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将宏观的目标愿景细化为一系列可操作、可量化的权责清单,明确时间节点、行动路径和责任主体。强化跟踪问效,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行动成果。好的政策措施要坚持,不适应的要健全完善,不行的就要废止。通过制度建设,确保目标任务始终航向不偏、力度不减,最终实现高质量收官目标。

要保障资金投入。重大工程项目是推动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的载体,而项目建设需要资金投入做支撑。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把生态环境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把生态环境资金投入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投入予以重点保障。去年底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也强调,要继续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各地一方面要优化资金分配,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把有限的资金用于紧迫性强、成熟度高、生态环境效益显著的重大生态环境类项目,优先保障重点工程;另一方面,探索市场化路径,通过绿色金融、碳交易、生态补偿等撬动社会资本,助力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

要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有助于高效率、高效益推动工作取得实效,距离“十四五”收官时间紧、任务重,更加需要科技赋能。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推广信息化、高效化的监管执法工具。生态环境部目前已公布23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其中经验值得借鉴,如应用卫星遥感、热点网格、走航监测等“空天地”一体化新技术新装备,用科技的手段化解基层治理人力、物力不足等难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努力发展“高精尖”产业,也要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助其焕发新的生机。

光说不练假把式,真抓实干见真功。各地要以“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将蓝图转化为行动,扑下身子抓落实,确保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不断积小胜为大胜、积寸功为大成,交出高质量收官答卷,为“十五五”美丽中国建设筑基开路。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