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提升核心竞争力 成长“第二曲线”聚势上扬

2025-03-14 14:10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日前,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发布一组2024年数据,令人振奋:实现原油连续10年高质量稳产;天然气连续14年稳定增长,迈上60亿立方米台阶;三次采油产量再破千万吨,连续23年超千万吨;新能源自消纳发电量超7.2亿千瓦时,是2023年的1.9倍。

“大庆油田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端稳能源饭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油、气、新能源为核心的成长‘第二曲线’加速上扬,呈现出能源总当量向上向新向好的新气象。”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凤和说。

稳油增气

从农历正月初二开始,大庆油田作业队伍陆续进入复工状态,压裂、小修、大修等各类作业队伍启动近千支,持续加强泵况积压井治理,全力提升原油日产水平。

稳油增气是端稳能源饭碗的根本保障。大庆油田开展“稳油增气、创新创效”劳动竞赛,统筹实施精准开发策略,积极推进水驱综合挖潜、三采优化提效、天然气产能提升等重点工作,确保长垣老区油田压舱石“稳得住”、外围油田效益开发“上得去”、天然气生产稳定增长,努力当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顶梁柱”。

作为一个开发建设65年的老油田,原油高质量稳产之难犹如登山,越高越陡,越久越难。面对发展瓶颈,大庆油田依靠先进管理经验和一体化优势,以科技为引擎,持续挖潜增效。水驱开发坚持控水与挖潜并举、产量与效益并重,注水结构调整由控水控液向提控优化转变,水驱产量降幅得到有效控制;三次采油以多提高采收率1个百分点为目标,强化全过程精准调控,推进提质提效……大庆油田主体技术始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推动优质储量最大限度转变为高质量的产量。

大庆油田外围油田地质条件几乎都是低渗透、低产能、低丰度,动用难、效益差。瞄准外围油田经济有效开发,大庆油田编制了《大庆外围油田规模效益开发上产指导意见》,明确了增储建产、多元提采、老区控递减和管理创新四大发展方向。通过不断探索效益开发新模式,外围上产成为大庆油田原油高质量稳产的重要支撑。

大庆油田天然气开发主要集中在松辽盆地和大庆川渝探区。2024年,大庆油田依照“稳定松辽、加快川渝、高效建库”的总体思路,强化松辽深度挖潜与效益动用、川渝多类型储层一体化评价与建产、储气库建设与运行优化等技术攻关应用,构建起“松辽老区稳、西南新区上”的全新格局。松辽地区天然气产量首次达到50亿立方米,实现稳中有升;大庆川渝探区天然气产量开启规模上产新局面,产量实现“七连增”。

逐绿而行

在大庆市林甸县,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公司员工克服冬季施工低温、冰冻等不利因素,全力推进6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这个项目是大庆油田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标志性工程。”该项目第三标段项目经理王保峰告诉记者,春节前,他们与合作单位已完成2台风机组立、10万千瓦光伏和40台风机基础沉桩施工任务。目前,工程正在加快建设,确保完成既定目标。

大庆油田积极推进新能源与油气业务融合发展,成立了新能源工作领导小组及新能源事业部,通过“油气热电氢”一体布局、“电碳协同”一体推进、“驱油降碳”一体实施的发展模式,实现新能源项目自主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构建油、气、新能源多能互补新格局。

目前,大庆油田在建风光电项目达19项,装机规模较2023年扩大6倍。黑龙江林甸6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广西62万千瓦集中式风光发电项目全面开工;黑龙江首个水热型地热供暖项目——方正县地热供暖先导试验工程顺利开工,迈出企地合作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重要一步。

以低碳油气生产、清洁能源供应、氢能产业、CCUS/CCS产业“四大基地”建设为目标,大庆油田圆满完成2024年二氧化碳注气任务,年度购气量创历史新低。瞄准“双碳”目标稳步迈进,大庆油田收获颇丰:获得中国石油首张原油碳足迹评价证书,为我国原油碳足迹核算规则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经验;实现油田新能源领域技术成果零的突破,《新能源有效利用建设模式研究与创新应用》获第六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技术类特等奖;成立黑龙江省内首个碳计量中心,助力黑龙江省石油石化产业优势和碳汇资源优势高效融合。

从长垣老区到油田外围,从向内挖潜到向外辐射,大庆油田正充分发挥资源、渠道、技术等优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百年油田。

提质增效

2024年,是大庆油田“第二曲线”的“加速成长年”。大庆油田瞄准高质量发展,在能源总当量、科技贡献率、劳动生产率、清洁替代率、效益增长率等方面持续向上发力。

在提高采收率项目试验现场,大庆油田自主研发的提质提效复合驱油体系药剂缓缓注入地下。采油一厂第八作业区一级工程师何金钢紧盯终端监控屏,一边开展数据分析,一边进行技术比对。如果试验成功,将有助于大庆油田敲开四次采油大门。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大庆油田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8+N”科技攻关体系,即以长垣油田大幅度提高采油率科技工程、低渗透油藏开发效益提升科技工程等“八大工程”为核心,设置N个科技专项,分项目—课题—专题三个层级管理,做到项目统筹目标、课题分解任务、专题具体实施,建立三位一体、协同一致的攻关模式。

为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庆油田建立专业技术岗位序列改革、青年技术人才专项职数及破格提拔等机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使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油田建设“最大增量”。2024年,大庆油田先后参与两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积极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四川盆地川中茅口组常规气规模高效勘探重大突破”等项目,获得4项中国石油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奖。

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大庆油田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积极开展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精益管理,进一步推动提质增效。

大庆油田下属中国石油集团电能有限公司通过中国石油统一购售电平台承担新能源消纳重任,2024年代理中国石油企业绿电交易40.59亿千瓦时、交易绿证84万张;采油三厂编制了四大类37项提质增效方案,在油气实现超产的基础上,水、电用量同比降低,全年节电达4302万千瓦时;采油七厂第三作业区集输班编制了责任、任务两项清单,安全生产管控效能持续提升,实现建站以来16700余天安全生产零事故、零污染。

用数赋智、以智提效,大庆油田持续推进数字化与油田生产深度融合,超10万口单井、6000余座站场实现数字化;油气生产物联网实现主体采油厂全覆盖,涵盖从油井生产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分析到辅助智能决策全流程管理,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管理模式不断提档升级。2024年11月29日,大庆油田生产管理智慧平台正式发布,标志着油田正式迈入智能化应用新阶段。

在坚守主阵地的基础上,大庆油田积极推动各项业务转型升级,采取“技术+服务”“制造+服务”“施工+运维”“保障+合作”等方式,延伸服务价值链,扩大效益增量,业务领域已从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等,拓展至工矿服务、教育培训等领域,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新机遇。

“2025年,大庆油田将抓好‘原油高质量稳产、发展接续力量、弘扬严实做法’三件大事,强势上扬‘第二曲线’。”刘凤和说,预计到“十四五”时期末,大庆油田将建成中国石油规模最大的百万千瓦级低碳油气生产基地。 (经济日报记者 马维维)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