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深水油气技术进步促高产稳产

2025-03-12 14:32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月13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2024年中国海上钻井总数首次突破1000口大关,10余项关键技术获突破。

海上钻完井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技术的“三高”特点。“十四五”时期以来,我国海油钻完井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国内海上年平均钻井数比“十三五”时期增长60%以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表示,我国近海整体钻完井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深海部分钻完井技术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今年1月29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称,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生产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其中2024年天然气产量超32亿立方米,连续3年产量在30亿立方米以上,保持高产稳产运行状态。

“深海一号”是我国首个自主勘探开发的超深水大气田,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能力实现了从300米到1500米超深水的历史性跨越,进入“超深水时代”。2024年9月27日,“深海一号”二期天然气开发项目投产。两期项目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合计超1500亿立方米。

中国海油“深海一号”气田总监宋金龙介绍,“深海一号”气田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地层最高温度达到138摄氏度,地层最大压力超69兆帕,相当于家用高压锅工作压力的1000倍,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深水是未来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和世界大国争夺的重要战略区。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洋中,其中44%来自深水。我国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南海,绝大部分油气资源隐藏在深水区域。随着“深海一号”等深水油气田陆续投产,我国深水油气产量已达上千万吨。

在“深海一号”运营之前,我国没有自主开发运营超深水气田的先例,“深海一号”作业团队几乎从零开始积累管理经验。

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陵水—崖城作业公司总经理李劲松介绍,作为国内首个超深水智能气田,“深海一号”除了具备遥控生产等海上智能气田的基本功能,还拥有海陆立体通讯网络、覆盖水上和水下的多型智能监测设备集群。

在勘探发现方面,2024年我国成功探获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千亿立方米大气田陵水36—1,标志着南海万亿大气区率先实现;在珠江口盆地荔湾4—1构造超深水海域钻获一口天然气井,这是我国首次在超深水碳酸盐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渤海中生界潜山勘探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探获龙口7—1,刷新了渤海油田天然气测试产能的最高纪录;新发现文昌10—3东,展现了珠江口盆地西部中深层天然气良好勘探前景。

近年来,我国在勘探理论和技术方面持续突破与进步,指导发现了陵水36—1和龙口7—1等油气田;开发建设方面,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创新采用“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开发模式,为高效开发中国海域深水油气田提供全新方案;钻完井方面,恩平21—4油田成功实施中国首个海上超深大位移井,创造我国海上最深钻井纪录和水平长度纪录,显著提高油气田开发效益。

中国海油有关负责人称,将有序推动更多深水油气开发项目实施,力争在实现国内深水油气产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深海一号”能源站作为深海大型科研综合实验平台的关键作用,为发展海洋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大价值。 (经济日报记者 黄晓芳)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