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钢铁业创新供给拓市场

2025-03-12 14:32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钢铁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2024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0.05亿吨,同比下降1.7%,实现了产量下降的预期目标。但钢铁消费降幅更大,市场呈现供强需弱态势,企业经营承压。

“今年钢铁行业仍有增长机遇,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突围之道。”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首钢集团董事长赵民革表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叠加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预计汽车、家电、造船、新能源等行业用钢仍有结构性机遇。钢铁业要坚持高端化、高效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市场需求结构转变

不久前,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全球首艘商用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1号船正式交付。作为海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重要装备,该船配备两个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全压式C型液态二氧化碳储存罐,可耐零下35摄氏度低温。

“我们生产的P690QL2超高强低温钢,具有超高强度、超低温韧性,满足国际上首次提出的零下35摄氏度抗开裂性能指标,填补了液态二氧化碳存储材料领域国际空白。”鞍钢中厚板事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凭借出色的技术研发能力,鞍钢获得全球首张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用P690QL2钢船级社认可证书。

造船业挺立潮头,离不开钢铁材料支撑。鞍钢累计供货高强度造船海工用钢2400余万吨,居国内市场前列。

“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是全球海事工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突破绿色船舶用低温钢核心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鞍钢股份技术中心低温用钢团队负责人张宏亮表示,鞍钢低温用钢科技成果鉴定国际领先,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项,授权发明专利30项。

近年来,传统用钢大户建筑业需求下降,制造业需求占比从2020年的42%提高到2024年的50%,钢铁业需求结构重心正逐渐转变为制造业。

面对市场新变化,钢铁企业强化创新驱动,加大对高端、特种钢材研发和生产力度,以更好满足下游行业转型升级需要。首钢自黏结电工钢新技术助力新能源汽车电机向高能效、低损耗迭代升级,宝钢股份4款顶级取向硅钢产品全球首发,太钢研发世界最高强度汽车车轮用钢,河南钢铁5600毫米宽厚板轧机实现极限制造新突破……

“2024年,湖南钢铁对产品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全年品种钢产销量占比提升至65%。”湖南钢铁集团董事长李建宇表示,今年将继续应“市”而变,力争将品种钢比例提高至67%。

业界预计,2025年制造业用钢需求保持增长。“两新”(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促进汽车和家电行业保持增长,新能源汽车和家电产品产量增长将拉动高牌号硅钢需求,家电用钢将更注重满足轻量化、面板纹样、耐腐蚀等需求;船舶用钢将大幅增长;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领域对高强钢的需求量将回升,新能源装备对高端压力容器用钢需求有一定增长空间,高品质特殊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小批量、多品种关键钢材需求有上升趋势。

下一步,中钢协将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引导企业推进品种结构调整;建立深化钢铁与建筑、船舶、交通等重点领域的上下游合作机制,强化供需对接,大力开拓钢材产品新市场、新用途。

数智赋能绿色发展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数智赋能是钢铁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

作为制造业第一大碳排放领域,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赵民革表示,纳入全国碳市场是钢铁行业碳管理的必由之路,通过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将减碳与经济利益紧密关联,低碳冶金等变革性技术发挥的支撑性作用愈发凸显,将进一步促进行业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在探索世界前沿低碳技术方面,全国共有22家钢铁企业的60项技术正同步研发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宝武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商业示范项目获得2024年世界钢铁协会第15届“Steelie奖”之低碳生产卓越成就奖,河钢启动全球首例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弧炉新型短流程项目、全球首条氢冶金绿色汽车板连铸生产线已投产,中国钢研建成全球首条纯氢竖炉示范线……中国钢铁在低碳冶金技术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钢铁行业减污降碳需协同推进。截至2024年底,共有171家钢铁企业(包括一家球团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其中,126家企业全过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5.53亿吨,吨钢超低排放改造投资约475元,吨钢平均环保运行成本约224元;45家钢铁企业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1.68亿吨。

根据部署,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将于2025年底收官。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副司长张昊龙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第七次会议上表示:“到年底80%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对于大家关心的剩余20%未实施改造的产能,我们已启动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预研工作,将通过加严标准、部门间协同政策,推动其治理水平提升或逐步退出。”

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也是加速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据中钢协统计,目前,重点企业的机器人应用密度达65台(套)/万人,95%的企业将数字化转型战略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80%的企业已建设智能集控中心,81%的企业探索开展大数据模型应用。钢铁企业能源管理、安全管控、物流仓储、生产过程优化等创新场景应用大幅增加。

《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提出,到2026年,钢铁行业数字化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钢铁工业深度融合,行业数字生态体系持续完善,基本实现由单点突破、局部应用向系统性、全局性的数字化发展转变。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中钢协已联合钢铁企业、科研院所、技术服务机构等发起成立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同时,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工程三年行动将深入推进。

加快调整提升质效

当前,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面临爬坡过坎的考验。受市场供需失衡、钢材价格低位、原料成本高企等影响,钢铁行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

从钢铁需求看,受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等影响,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从2020年10.48亿吨的高点连续4年下降至2024年的8.92亿吨,降幅达1.56亿吨。2025年,预计下游用钢需求将继续下降,但降幅有望收窄。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仍将保持世界最大钢铁制造和消费中心地位。”中钢协有关负责人表示,钢铁企业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去年四季度以来,行业运行积极变化明显增多,一些经济指标持续恢复向好。

业界普遍认为,当前,钢铁行业运行的主要矛盾在于总供给能力充裕而需求强度减弱,新的动态平衡机制尚未建立;部分企业仍存在放量生产以低价取胜的思维惯性,行业自律还不够。

“存量优化、减量提质是钢铁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一级巡视员张海登表示,要坚决摒弃产业和企业发展依靠规模扩张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促进行业和企业效益增加、效率提高、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上。

今年,钢铁行业将加强自律,着力提升行业运行质效。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提出,要把“产量不增、产值倍增”作为该省钢铁行业发展目标,改变行业赛道拥挤和同质化竞争的现状。

“多维度把握高质量发展,确保行业平稳健康运行。”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迟桂友表示,要按照“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6个维度评估企业发展质量,逐步建立一套以绿色、低碳、能效等为主要导向的有利于先进产能充分发挥、促进优胜劣汰和供需平衡的产量调控机制,助推钢铁企业由传统生产商向品牌服务商转变,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经济日报记者 周 雷)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