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11部门联合发文推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3-11 08:58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经济日报北京2月12日讯(记者李芃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近日联合发布《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原料保障方面,力争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至10%,再生铜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方面,突破一批铜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关键工艺和高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升级方面,培育一批优质企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国铜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精炼铜、铜加工材产量世界第一,分别约为1364万吨、2350万吨,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氧气底吹炼铜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出全球最大的单台套底吹炉、侧吹炉生产装备,铜冶炼单位能耗较2020年下降约27%。

但也要看到,我国铜产业发展还面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产业结构有待完善等突出问题。出台《实施方案》旨在发挥我国铜产业基础好、市场规模大等优势,加快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提供坚实基础。

我国铜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资源禀赋不佳,难以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应用需求。亟需加强资源勘探开发和高效高值利用,扩大新一轮找矿突破成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发展信心、拉动有效投资,不断提升原料保障能力。

为此,《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国内增储上产。新增一批可供开发的铜矿资源储量,推进重点地区铜矿资源基地建设,新建一批大中型铜矿山,加快在产项目扩能、新项目建设。加强铜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加强尾矿和冶炼渣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推广低品位铜矿及尾矿综合利用等技术。强化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支持建立大型废铜回收基地和产业集聚区,鼓励矿铜冶炼企业处理含铜二次资源,培育一批符合规范条件、竞争力强的废铜加工利用企业和利用含铜二次资源的铜冶炼企业。

近年来,我国铜冶炼、中低端铜加工材产能扩张较快,企业同质化竞争加剧,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亟需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优化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实施方案》提出3项措施。

一是促进铜冶炼有序发展。新改扩建铜冶炼项目应对照《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标杆水平实施,鼓励新改扩建铜冶炼项目对照铜冶炼行业规范条件高水平建设,新建矿铜冶炼项目原则上需配套相应比例的权益铜精矿产能。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能向具有资源能源优势及环境承载力的地区有序转移,推动低效产能退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不再新增铜冶炼产能。鼓励铜冶炼和化工、建材等产业耦合发展,实现副产硫等就地转化。支持培育铜精深加工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是培育优质企业。培育世界一流大型铜企业集团,提升铜采选、冶炼环节集中度,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需求,重点培育铜产业“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目前,我国铜产业创新发展机制尚不健全,上下游协同创新效能有待提升,复杂矿床安全高效开采等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用高性能铜合金材料供给能力有待提升。亟需进一步完善铜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实施方案》建议,研究建立铜产业创新中心,鼓励铜产业集聚区采取多种形式建设铜基新材料中试平台,支持铜资源开发、生产应用、测试评价等相关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产业工人、技术骨干、创新团队。

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绿色低碳智能采选、低品位难选矿高效选矿等矿山采选技术攻关,开展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制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研制新一代连铸连轧精密铜管生产线、压延铜箔轧机、气垫式退火炉等关键装备。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