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从电力消费结构看产业升级

2025-03-10 14:22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电力消费结构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直观反映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产业升级步伐。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98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增速较2023年微升0.1个百分点。

这一增长背后,是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与升级。在第二产业中,作为用电主体的制造业用电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2024年用电量同比增长10.3%,远超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速。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发展,不仅促使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大幅增长,也加快了我国汽车产业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能制造的转型。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设备制造类行业用电量增速均超10%,显示出我国在新兴制造业领域的投入与布局初见成效,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第三产业在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新兴领域的带动下,用电量持续快速增长。2024年,第三产业用电量为1.8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9%,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更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助力下,用电量同比增长21.7%。从区域维度来看,各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东部地区凭借其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稳定增长,中西部地区在产业转移和政策扶持的推动下用电量增速较快,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

在电力消费结构变化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待解决的问题。清洁能源发电的增长速度难以跟上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2024年电力增量缺口仍需依靠化石能源填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能源转型的进程。随着新能源接入电网比例的不断增大,电网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新能源消纳问题日益突出。推进电力消费结构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统筹施策。

一方面,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清洁能源竞争力。持续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重点突破新能源消纳能力的配套技术,降低新能源发电的生产成本,提高新能源电力的市场竞争力。优化可再生能源全产业链,充分发挥我国产业链优势,推动完善新型能源体系以及各能源之间的协同发展。加大对电网智能化建设的投入,提升电网调节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加强储能设施建设,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有效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另一方面,合理规划煤电发展,推动煤电转型升级。制定科学合理的煤电发展规划,逐步降低煤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推动煤电向灵活性、高效性方向转型,提高煤电调节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新能源发展的需求。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居民使用清洁能源,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能源消费结构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手段,提高清洁能源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