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秦岭“超级充电宝”催生新动能

2025-03-06 09:07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隆冬时节,秦岭深处寒风凛冽,群山苍茫。记者驱车3小时来到位于秦岭南麓的陕西省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蹲点采访。

去年12月12日,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4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该电站总投资88.51亿元,设计年发电量23.41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31.21亿千瓦时,不仅是西北地区在运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更是西北电网调峰、调频、调相、储能、事故备用和“黑启动”的关键支撑,被誉为电网“超级充电宝”。

削峰填谷调节准

一座水力发电站居然听不到水声。一种特别安静的感觉首先刷新了记者的认知。

坐落于秦岭南麓的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因山就势,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和地面开关站等单元组成。其中落差400多米的山上、山下两座水库之间形成的势能正是抽水蓄能电站实现“充电宝”功能的动力之源。“抽水管道和进出水口全部深埋在山体中,不仅安全,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扰动,所以听不到水声。”该电站党委党建部副主任张倩告诉记者,选址和设计,是实现抽水蓄能产业模式创新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抽水蓄能电站在用电低谷时,利用电网富余电力将山下水库的水抽到山上存储;用电高峰时,则放水发电,通过势能转换,实现电能的高效存储与机动释放。

在电站中控室的运行监视大屏上,数图闪烁;4台机组的运行状况和抽水、发电工况一目了然。电站运行部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在等待网调下发负荷计划。运行部主值班员康虎接到抽水指令后,轻点设备按钮,机组随即启动。康虎说:“设备运行后,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观察设备关键参数的运行情况,若发现异常,会及时通知维护人员去现场处理。”

白天不应该是用电高峰期吗?为何现在抽水而不是发电呢?面对记者的疑惑,该电站运行部值长张赓义说,白天的时候,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开始供电,机组利用网上富余的这部分绿电将水抽至上水库储存起来。因此,上午10点机组就启动抽水了,直到傍晚,机组又开始放水发电,配合电网系统高效运行。陕西镇安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辉伟分析,我国西北地区风光等新能源资源富集,西北电网是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为主体的区域电网。“风光等电力在能源体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其受风力、光线等影响较大,存在电力稳定性不够以及阶段性市场消纳能力波动等局限,而抽水蓄能电站‘随调随启,启停灵活’的优势恰好可以起到削峰填谷的‘调节器’作用。”

绿电蓄能山水间

走出电站中控室,穿过厂区1号隧道往上水库前行,沿途山体护坡与浓密山林次第掩映。登高远眺,浮云环绕,层峦叠嶂。

“电站的建设历经8年之久,除了自然地质地貌等工程难度外,还要最大限度保护秦岭生态。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看着它一步步成型,充满了成就感。”上山巡检的电站工程部水工班班长王亚军指着周边的山体护坡说,为切实保护秦岭生态安全,仅是护坡,我们就因地制宜地采取了石材挂壁、支杆喷涂挂壁等三四种工艺。“电站从选址规划、可研设计、工程建设和调度运行各环节全程贯穿绿色低碳理念。”

山路蜿蜒,驱车25分钟后,记者来到位于海拔1400米左右的电站金盆沟上水库。但见波平如镜,水面徐升。伴随着抽水机组的运转,水面下30米处,此时正净水深涌,积蓄水能。

“上水库利用沟谷地形筑坝而成,坝顶长近360米,坝顶宽10米,库盆深30米,蓄水量相当于小半个长白山天池。”王亚军说,防渗是高山水库和生态安全的双底线。为此,电站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沥青混凝土和混凝土防渗”的组合全库盆防渗方案,确保无渗漏。

位于月河干流附近的下水库宛如深藏绿色青山间的一条玉带,与掩映在山林中的上水库那一抹亮色遥相呼应。“下水库正常蓄水位945米,库容1322万立方米。电站运行的基本原理,就是上下水库的水体反复上下循环利用。完全不影响河流水生态,前不久在下水库里还发现了野生娃娃鱼。”电站党委党建部宣传专责陈立指着下水库不远处的变电站说,电站发出来的电,经过变电站由18kV升压至330kV后,通过逾百公里的输电网络跨越秦岭接入西安南变电站。

综合效应大释放

在镇安抽水蓄能电站,不仅听不到水声,表面也几乎看不到电力装备。

经过狭长的进场交通洞,记者抵达位于地下200多米的电站“心脏”——地下厂房。在这个别有洞天共计5层的地下机房,4组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电动机组马力全开。行走在分布于4层空间的数十套电力装备和管网之间,如入迷宫。电站运行部值长王彪告诉记者,“建设地下厂房是国内抽水蓄能电站的通行模式,安全且环保。整个机组运行全部采用数字化智能管理,目前全电站只有80多名员工,而同样规模的传统火电企业,至少得好几百人”。

“与风光发电以及传统火电相比,抽水蓄能发电的最大优势,就是灵活且稳定。在收到调度指令后,3分钟左右就可以启动发电,7分钟左右就可以开机抽水;同时,抽水蓄能电站还能像一个引火石一样承担着电网‘黑启动’的任务。”张赓义解释说,所谓“黑启动”,是电网大面积停电后系统自行恢复的过程。当电网全“黑”时,抽水蓄能电站凭借自身具备自启动能力的发电机组,带动其他机组,逐步恢复系统供电,保障电网安全平稳运行和用电安全,可以说抽水蓄能电站就是电网的“最后一根火柴”。

傍晚时分,镇安抽水蓄能电站所在的商洛市镇安县月河镇雨雪纷纷,灯火阑珊。历经8年建成的这座新型电站,不仅改变着能源产业模式,也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活力。镇安县月河镇党委书记杜光华说,“电站建设期间,为将大型设备运输进山,建设者开凿出穿越山岭的隧道和公路约27公里,使当地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更为山区乡村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基建期年均增加地方财政税收约2000万元,运行期预计年均为地方增收1.15亿元”。

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存储产业模式,抽水蓄能电站在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具有高技术、高效能和高质量等特征。陕西省商洛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科说,“镇安抽水蓄能电站的投运,是陕西‘低碳拼图’的关键一块,对于补齐陕西绿色能源结构短板和实现秦岭生态价值作用巨大”。目前商洛市建成、在建和拟建抽水蓄能电站项目5个,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正从巍巍大秦岭中喷薄而出。(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张毅)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