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充电桩从够用迈向好用

2025-02-28 13:56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4年是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完善的一年。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近日表示,我国累计建成超1200万台充电基础设施,95%以上高速公路服务区具备充电能力。2025年,要加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保障新能源汽车出行充电需要。

经过持续大规模建设,我国充电网络日臻完善。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目前充电桩利用率按照“1个公桩=3个私桩”测算,2024年我国增量市场的纯电动汽车车桩比已达1∶1,领先世界其他国家。

虽然从数量上看,我国充电桩在平峰时段基本够用,但依然存在高峰时段紧缺、单桩利用率不足、设备质量参差不齐、企业收益不佳等问题。为实现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既要继续增加充电桩数量,又要推动充电设施从够用向好用转变。

推动老旧充电桩更新,是提升充电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常台高速嘉绍大桥服务区充电站,一台台新式充电桩稳定运行。“该服务区原有充电桩输出功率为80千瓦,新投入的充电桩单枪输出功率最高可达120千瓦。”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充电站运营人员朱辰恺说。

据悉,整个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扩建项目于2024年9月投入使用,显著提升了充电服务供给效率和能力,缓解了服务区充电压力。

2024年以来,嘉兴市运用平台模型进行多尺度、多要素模拟,合理谋划设置充电点位、充电模式和枪口数量。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嘉兴新能源车主寻找公共充电桩平均时长为4.97分钟,5分钟充电圈已初步形成。

先进数字技术发展,也为充电设施高效运维提供了新路径。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我国相继出台《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和《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鼓励各地建设光储充一体化的充电场站。协同控制是这种充电站的关键技术。

1月3日,江苏苏州昆山市南星渎绿能e站二期工程投运,成为江苏首座AI智慧调控光储充换一体化站,实现智能优化光伏、储能、充电桩协同运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用户输入当天气象、光伏、充换电负荷以及第二天的气象预报数据,可自动预测第二天光伏出力和充换电负荷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场站可灵活调节储能、换电装置的充放电时段和功率大小,实现源网荷储协同运行,保证运行收益最大化。”国网昆山市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副主任赵霄尉介绍,新技术应用以后,绿能e站光伏消纳率可从96.0%提升至99.7%,储能日均放电量提升48.12千瓦时,光储运行综合收益提升14.07%。

“大模型技术为微电网高效运营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不仅可指导充电站内光储充换资源协同运行,还可推广应用到工业园区、农场鱼塘等新型微电网场景,让生产运营收益最大化。”国网江苏电力科学研究院专家易文飞表示。

未来,智能运维技术和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于充电设施网络。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副秘书长周丽波表示,智能运维技术和人工智能将推动行业向高效、安全、融合方向发展。充电设施将适应充电场景高效服务应用需求,呈现综合、立体、多元化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