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世界在役最大火力发电厂的转型之路

2025-02-26 09:28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环境温度已降至-17℃。联系7号机组提高供热压力,将7A加热器进汽电动门开大10%,提高供热温度。”日前,世界在役最大火力发电厂——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唐托电”)供热首站的控制室里,传来运行主值王晓博调整参数的指令。

大唐托电8台热网循环泵持续作业,每小时将2.4万吨热水源源不断地送往呼和浩特城区。经过改造的4台机组在每个供热季可有效节约标准煤4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2万吨。不仅如此,作为“西电东送”的核心火电生产基地,大唐托电还承担着首都地区四分之一的社会用电供应。

历经20多年转型发展,该电厂12台机组已全部投产,年发电能力达350亿千瓦时以上,火电装机容量762千瓦。大唐托电依靠智慧化手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迈向集风电、光伏、火电、供热、储能于一体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构建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能源生态。

存量火电更清洁

在大唐托电一期智慧煤场,数字领域与能源领域正走向深度融合。在远程监控室内,操作员轻点鼠标,煤场内巨大的斗轮机便“听话”地移动至选定区域,悬臂划至煤堆上空,下斗、取煤一气呵成。

“传统的斗轮机操作员需要在各种环境中进行复杂劳动。如今,通过给传统煤场装上‘智慧大脑’,我们实现斗轮机无人值守,极大改善了操作员的工作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全面提升了煤场管理水平,煤场作业的精准度和效率也大幅提升。”大唐托电控制与数字化部热控车间技术人员翟林波告诉记者,高清摄像头和激光扫描建模技术能全天候、无死角地捕捉煤堆每一个细微变化,实现对堆取料作业的全过程监控。

绿色低碳转型是火电企业不可回避的责任。如何让存量火电更清洁?大唐托电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加大减排力度等多方面发力。

为使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大唐托电创新发明并采用深度节水技术,年用水量下降1145万吨。大唐托电还对两台60万千瓦高效亚临界机组进行综合升级改造,实现单台机组煤耗降低15克/千瓦时;大力实施脱硝设施及超低排放改造,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水平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如今,通过运用太阳能与火电耦合技术,大唐托电厂内用电率降低0.05%,实现“光煤互补”。

新能源多能互补

一台台风力发电机拔地而起,一排排光伏板铺设整齐……日前,记者在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的大唐蒙西托克托200万千瓦新能源外送项目现场看到,大唐托电新能源事业部运维中心技术员乔振华正在严密监测风机数据,确保其平稳运行。

该项目是国家能源局规划建设的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之一,也是国内首个利用既有火电通道打捆外送绿电的新能源多能互补项目。项目所发绿电汇入大唐托电现有的电力外送通道,送至京津唐电网,实现新能源项目送出线路投资零新增。

“2019年起,我们突破固有火电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呼和浩特地区多风、干旱、日照充足的气候条件,就近开发周边优质风光资源,推动火电和新能源协同发展。”项目规划发展部主任韩强介绍,截至2024年12月25日,项目年度发电量已达18.1亿千瓦时。

据介绍,大唐集团未来将以打造集高品质蒸汽、压缩空气、除盐水、氮气供应、供冷、供暖及绿色电力于一体的“能源超市”为目标,聚力服务地方发展。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