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充电无忧让百姓“满电”回家

2025-02-25 09:06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离春节越来越近了,不少人已经开始盘算过年回家的安排。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春节期间自驾回家的比例大幅上升,带着家人、拉着年货回家的比比皆是。

不过,不少新能源汽车车主开始犯嘀咕,路上能充上电吗?能不能顺利到家?

这并非杞人忧天。从需求上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发展,2024年前11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增长34.6%和35.6%,截至11月中旬,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万辆。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4年国庆假期,新能源汽车出行占比已经达到15.9%,预计即将到来的春运会更高。

从供给上看,近年来我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充电桩1235.2万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3万个,已建充电停车位4.9万个,比2023年分别增加了1.2万个、1.7万个。目前,全国6000多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中超过5800个服务区安装了充电桩,覆盖率达到97%。

尽管如此,面对春节期间大量、集中的出行充电需求,充电设施特别是公路沿线充电设施仍然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做好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就强调,要加强春运期间自驾车出行服务保障,强化新能源车辆充电服务保障。相关部门要提早准备,通过预判需求、增加各种设施、加强信息引导等应急措施强化保障,多方发力、多管齐下缓解出行充电难问题。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布局,增加充电设施供给。不断优化、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解决充电桩分布不平衡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布局合理、科学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特别是要在车流量大、充电需求大的公路沿线增加充电桩,确保车行顺畅,不出现因缺电趴窝的现象;要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充电设施短板,适应春运期间大量务工人员返乡带来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同时,还要加强配套电网建设,合理预留高压、大功率充电保障能力,满足充电设施建设需求。

其次要利用大数据预判需求,加强信息引导。完善充电设施布局需要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而且充电设施不可能按照春运峰值来建设,否则平时会出现闲置浪费。要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加大充电设施智能化水平,建立充电设施查询平台,推动各类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实时更新,保障信息及时有效传播送达,引导公众及时掌握充电设施情况,合理选择充电场所,促进充电设施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

三要更加灵活机动调配资源,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加快形成“固定充电设施为主体、移动应急充电设备为补充、重点节点全覆盖、群众出行有保障”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在充电高峰阶段,在已有固定的充电设施外,积极利用可移动的充电设施,或引导用户到周边空闲服务区,平衡各地流量,提高充电设施利用效率。此外,城市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远高于公路沿线,要综合利用高速公路附近的充电桩,更及时满足用户充电需求。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