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供需双向发力用好清洁能源

2025-02-24 09:48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一段时间以来,河北、吉林、青海等地瞄准“双碳”目标,坚持新能源规模化与产业集群式发展同频共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不光是上述地区,近年来,我国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清洁能源产业逐步成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自主可控性不断增强,产业韧性持续提升。

具体来看,我国在光伏发电、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构建起完整的制造供应体系,涵盖从原材料、零部件、整机到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我国光伏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5%以上,国内光伏企业转换效率包揽全球前20位,风电在单机规模、叶片、塔架等大型化演进方面也领跑世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巩固清洁能源产业韧性,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绿色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也要看到,当前清洁能源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例如,产业链自主水平还有待提升,关键原材料矿产资源和核心技术仍存在“卡脖子”问题;多元化技术范式和应用场景挖掘不够,特别是新型储能、氢能等尚未形成成熟可行的商业模式,影响清洁能源产业生态体系构建;生产性服务业还不健全,在风险分担、价值增值、激发创新上发挥的作用有限;等等。针对此,应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更多更好地使用清洁能源。

从破解关键原料和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入手,增强供给韧性。优化镍、锂、钴等支撑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稀缺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提高先进高效产能集中度和资源利用率,疏解低端无效产能,进一步完善资源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加大政策供给。坚持自主创新,强化清洁能源产业高端设备、新材料、芯片等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聚焦“卡脖子”环节和技术,遵循区域重大生产力布局建立战略腹地和关键备份,加强原料和技术储备,提升抗“断链”风险能力。

以提升产业应用多元化为目标,强化市场需求。在产品方面,持续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逐步由低附加值产品转向高端化、高附加值,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在技术上,强化技术协同与融合,加快电—热—氢—储耦合联动,积极探索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农业、文旅等融合发展。在应用场景层面,结合“沙戈荒风光大基地”“整县屋顶光伏”“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以及新能源汽车、氢能的试点推进,加快形成清洁能源产业在城镇、乡村、公共领域、工业园区等不同应用场景上的成熟商业模式。

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关键,健全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产业生态网络体系,形成更为紧密而高效的产业链上下游组织形态,有助于提高产业效率和韧性水平。在这其中,数字、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赋能作用十分关键。推动数字经济与清洁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建设,打造信息共享数字化平台,提升产业全链条各环节智能化水平。结合产品产销特点,加快建立匹配国内供需格局或适应大规模出口的物流运输保障体系。

以制度型开放为牵引,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开放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在绿色低碳上的国际竞争力,塑造绿色低碳品牌形象,强化绿色产品和技术布局,加强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降低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加快推动海上风电等标准和认证体系与国际接轨,在具有自主专利和知识产权的领域,积极参与制定全球标准和认证,提升国际话语权,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