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标准化打通换电市场商业闭环

2025-02-18 09:07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今天的换电,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一个解决方案,它是推动整个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到2030年,换电、家充、公共充电桩将‘三分天下’。”12月18日,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曾毓群关于充换电市场竞争格局的预判,引发业内热议。

对标我国10万座左右的加油站数量,在当天举办的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生态大会上,宁德时代还宣称,按照这一“三分论”测算,要完全满足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届时需3万座换电站。为此,明年宁德时代将自建1000座巧克力换电站;到2030年,通过携手全社会共建,最终将换电站规模提升至3万座。

当前,新能源汽车补能主要有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与充电模式相比,换电模式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新能源汽车补能时间,“和加油差不多”;同时,由于采用“车电分离”方式销售,可以有效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而将动力电池通过换电站集中管理和监控,则可以及时发现电池的性能和状态,及时进行充放电、维修和更换,提高电池的使用效率和寿命。此外,换电模式还可以方便地回收和利用报废电池,减少电池的浪费和污染,实现电池的循环利用和产业绿色发展。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换电模式下的换电站更是被赋予了储能功能,有望成为解决电网稳定及绿电消纳问题的关键变量。

不过,虽然换电模式优势颇多,且国家早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就将其与充电模式地位“并列”,但时至今日产业界和消费者对其接受度并不高。比如,有的车企明白换电大势所趋,在车型立项上却很犹豫,担心换电能否走得通,车能否卖出去;有的消费者不敢买,担心将来没电池,怎么卖二手车,担心换电站不够多,想换没地方换;有的消费者买了换电车还不敢换,担心换到坏电池、旧电池,还担心换电贵;有的金融方不敢投换电,担心看不懂看不透,投资回报率算不明白;等等。

换电之所以看起来如此复杂,并且让人感到拧巴,产业界不乏各种分析。但问题的根本症结还在于,当前换电市场的标准不统一,导致运营效率低下,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难以跑通商业闭环。坚定不移地推进换电标准化,通过推动换电电池尺寸、换电接口、通讯协议等标准统一,有利于快速扩大换电规模,提高换电效率,并降低成本。如果不能实现换电的标准化,不同车型、不同换电服务商之间因技术规格而形成壁垒,不同标准的换电站因标准不统一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就很难有运营效率和规模效应,消费者也会面临选择困扰。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宁德时代在换电标准化上迈出了开创性一步。据报道,宁德时代首推的两种标准型号电池块,参考92号、95号汽油,分别命名为20号和25号,适配从A0到C级的绝大部分车型。同时,这两种标准型号电池块,根据不同的化学体系,可以提供多电量的产品服务,且每一个标准型号换电块,都配有磷酸铁锂、三元锂两个电量版本,供用户按需配电。可以说,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中率先创造了“跨品牌、跨车型、标准化”的换电模式。不少评论认为,“这是我国换电产业迈向标准化的重要里程碑”。

标准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纽带。不得不说的是,当前换电标准的建设与完善,仅靠一家企业的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及上下游企业的通力合作。从场景驱动创新理论来讲,换电更是一个重构场景的新型能源服务,通过“可充可换可升级、可租可售可回购、可见可管可优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车企伙伴能够降低开发成本、实现车型快速迭代;运营伙伴能够提高资金效率、稳定资产收益;用户能够节省补能时间,提高出行效率,获得更多的休息时间或收益。显然,这无论是对于巩固和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还是对于全方位扩大内需,提高用户体验,都值得企业创新探索和消费者更多期待。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