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新能源金属期货“上新”多晶硅

2025-02-18 09:05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多晶硅,被誉为发展新能源产业和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石,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片、集成电路硅衬底等产品的主要原料。日前,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同意广州期货交易所多晶硅期货和期权注册。2024年12月26日,多晶硅期货将在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12月27日,多晶硅期权上市,这将是广期所继工业硅、碳酸锂上市后的第3个新能源金属品种,我国新能源金属期货板块又添新军。

多晶硅产业迅猛崛起

多晶硅,又名高纯多晶硅料、硅料,是指以纯度达99%左右的工业硅为原料,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提纯后,硅纯度达到99.9999%以上的高纯硅材料。多晶硅的上游原料是工业硅,下游主要用于生产硅片,最终应用于光伏与半导体芯片领域。

在光伏领域,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材料的主要原料,目前太阳能电池仍以晶硅电池为主,以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为原料制造的太阳能电池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超过560GW,其中光伏装机占比75%,预计在2024年至2030年期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超过5500GW,且光伏将成为主要驱动力量,发展空间广阔。作为光伏产业链最核心的原材料,多晶硅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半导体领域,多晶硅半导体行业产业链由上游的硅料(多晶硅、单晶硅)、中游的硅片(抛光片、外延片)、下游的分立器件、集成电路等制造产业以及终端应用产业构成。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消费和进口国。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全球多晶硅产量从2014年的30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159.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42%。2023年,全球多晶硅供应中,中国产量比例达92.08%,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过去10年,全球多晶硅产能、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量主要来自于中国,海外多晶硅扩产较少。2023年,全球多晶硅产能为225.6万吨,其中210万吨集中在我国,占比93%,剩余15.6万吨主要分布在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家。

我国多晶硅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我国光伏装机需求激增,多晶硅价格大幅上行,刺激国内企业加快产能扩张,下游光伏企业也纷纷向上游布局延伸,形成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另一方面,我国多晶硅的生产成本优势明显。

价格风险管理稳供需

多晶硅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行业的周期性较强,供求关系变化较快,价格波动幅度较大。2018年,由于光伏行业补贴快速退坡,光伏装机需求明显下滑,多晶硅(指单晶致密料)价格从15.62万元/吨持续下滑至2020年5月的5.84万元/吨,跌幅达62.6%。

2020年下半年开始,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及“双碳”目标产业政策支持下,光伏装机需求大增,供需呈现阶段性错配,多晶硅价格从5.84万元/吨上涨至2022年的最高点30.6万元/吨,涨幅达到424%。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多晶硅价格年度振幅高达226.63%、63.49%和280.17%。多晶硅是光伏产业链的上游核心原材料,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亟需管理价格波动风险。

另外,由于缺乏客观、连续价格信号,多晶硅产业存在产能投资建设较为集中、容易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等问题,不利于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在此背景下,光伏产业链企业对上市多晶硅期货、利用期货工具定价和管理风险的诉求越发强烈。“上市多晶硅期货可以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产业链各环节提前锁定生产成本与利润,稳定生产经营。同时将为市场提供合理的远期价格信号,有助于避免多晶硅产业产能过剩,推动上中下游平衡协调发展,引导并规范光伏产业链合理布局,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中信建投期货相关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上市多晶硅期货将形成反映我国产业体量的多晶硅国际贸易的“中国”价格。据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占全球比例分别为92%、97%、91%、84%,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多晶硅国际贸易定价基准通常多参考海外网站报价。上市多晶硅期货可以借助我国多晶硅产业规模优势,将期货市场价格输出为国际定价基准,逐步增强我国在多晶硅国际贸易定价方面的影响力。

上海东亚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景川认为,目前广期所工业硅品种已平稳运行近2年,多晶硅品种的上市,将进一步完善期货服务晶硅产业链的品种布局,为多晶硅及其下游的光伏产业链提供更为精准适配的期货工具,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我国光伏等产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助力西部地区扬优势

2023年,我国多晶硅产量排名前四位的地区分别是新疆、四川、内蒙古和青海,产量占比依次为27.9%、26.5%、16.7%、11.8%,合计占比高达约83%。可见我国西部地区多晶硅产量优势显著。

上市多晶硅期货将有效推动产融结合,助力我国西部等光伏产业集群地区做大做强。“多晶硅期货和期权上市,能够引导和助力更多金融要素加入多晶硅生产、硅片加工以及电池片制造等相关产业环节,提升产业企业的资金实力,保障产业稳健发展。”格林大华期货副总经理王骏表示,多晶硅期货上市,还将有效帮助西部地区光伏企业通过仓单融资、场外业务等方式实现更灵活的融资与贸易,并通过一揽子金融服务,增强光伏产业发展韧性和高质量发展质效。

据记者了解,广期所多晶硅期货交割的基准交割品定位于N型多晶硅,交易单位设置为3吨/手,为兼顾抑制过度投机及确保报价效率,将最小变动价位设置为5元/吨,交割单位设置为30吨/手,仓单有效期设置为6个月,交易代码为PS,该交易代码是多晶硅(Poly Silicon)的英文缩写。

对于产业企业广泛关注的多晶硅期货交割区域设置,广期所表示,将把保障交割资源稳定放在核心位置,将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主要产销区域设置为多晶硅期货交割区域。“交割区域内现货资源充足。新疆、内蒙古、四川、青海这4个多晶硅主产区的产量占多晶硅总产量的约83%,全部交割区域产量覆盖多晶硅总产量的93.1%。内蒙古、云南、宁夏这3个多晶硅主销地的消费量占多晶硅总消费量的71%,全部交割区域覆盖多晶硅总消费量的91%。交割区域覆盖生产和消费的比例均超过90%,有丰富的现货资源可用于交割,能很大程度上满足交割需求,有效保障交割安全。”广期所相关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