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从大熊猫读懂美丽中国生态保护故事

2025-01-22 09:0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提到国宝大熊猫,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它呆萌可爱的形象,其实,大熊猫被誉为动物界的“活化石”,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至少800万年,比人类的历史更久远。

800万年间,大熊猫如何适应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有怎样的进化智慧?在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下,它们如何由“濒危”动物变为“易危”动物,一字之差背后,凝聚着怎样的努力?

2024年12月6日,北京卫视、四川卫视联合拍摄的6集大熊猫文化人文纪实观察节目《熊猫奇遇记》开播,展现了大熊猫的进化与成长历程,引发海内外观众关注。

厚重主题的鲜活表达

《熊猫奇遇记》以大熊猫的成长线贯穿始终,深入浅出地讲述大熊猫的诞生、成长、野化放归以及大熊猫的“朋友圈”、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的独特角色等,直至它们的“养老”生活,全面涵盖大熊猫的生物学知识、繁育保护技术等内容。

节目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真实,通过真实场景、真实事件,讲述大熊猫这一物种的诞生和进化,并在平行叙事中呈现诸多震撼人心的镜头。

在被称为“中国地心之门”的贵州绥阳双河洞,摄制组天博官方网站(China)在线/注册/登陆/官网呈现了最新发现的第47具大熊猫化石,为观众展开一幅从始熊猫、小种熊猫、巴氏熊猫到现生熊猫的进阶画卷。摄制组还聚焦大熊猫的完整牙齿化石,透过大熊猫独有的“牙齿武器”,解答几百万年间大熊猫究竟怎样改变原来的食肉特性,选择以竹子为生,使自身成为“适者生存”的赢家。

在四川卧龙神树坪基地,摄制组蹲守3个月,完整呈现初产大熊猫璨璨诞下双胞胎的过程。刚出生的幼崽,体型通常只有成年熊猫的千分之一,这种类似“早产儿”的现象是大熊猫为了更好繁衍而形成的进化策略,最萌体重差的视觉冲击背后,是它800万年不断繁衍生息的生存密码。

擦亮生态保护“金名片”

跟随科考人员的脚步,《熊猫奇遇记》摄制组深入探访全国多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以及繁育研究基地,通过实地拍摄和深度探索,展示了大熊猫栖息地未开放区的科考全过程。片中运用大量蒙太奇手法,呈现了电影级画面的自然美景。该节目导演、制片人赖一锐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镜头展现中国自然风光之美,也彰显大熊猫国家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中国大熊猫之乡——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摄制组拍摄到了金丝猴、雪豹、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大熊猫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从来不缺朋友,它与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和谐相处,形成被大熊猫“伞护”的美好生态家园。

节目也展现了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3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搭建生态廊道、恢复退化大熊猫栖息地、提升栖息地质量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致力于将“熊猫孤岛”串联成片,给栖息地修复、野生大熊猫种群成功“串门”甚至“和亲”交上了一份答卷。

海外热播再起“熊猫旋风”

大熊猫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名片。《熊猫奇遇记》采用英文配音,第一集播出后,就在海外平台收获了近百万播放量。出品方联合《环球时报》策划#里约街头熊猫连连问#系列互动采访,来自巴西、罗马尼亚、西班牙、法国、阿根廷等国的外国朋友对熊猫800万年的生存演化历程惊叹不已,表达了对节目的期待。出品方联合沙特旅游局策划的#熊猫奇遇记微短剧#,则以独特的创意展现了全世界人民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赖一锐说,《熊猫奇遇记》节目的意义远不止于娱乐,其核心理念在于告诉大众,大熊猫是和人类一样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动物,要使这个物种更好地存活下去,最终就要让大熊猫回归自然,“设想未来,我们驱车行驶在郊外,邂逅一只在路边悠然漫步的野生大熊猫,那将是人类与自然、与这些珍稀动物和谐相处的理想愿景”。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