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江苏连云港发展绿色负碳产业 二氧化碳变身新能源原材料

2024-08-12 14:05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制造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碳酸酯需要用到甲醇,通过传统工艺制造甲醇的生产原料主要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且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如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原材料来制造甲醇,实现零碳乃至负碳生产?在江苏连云港徐圩新区,一条绿色负碳产业链正逐步形成。

据介绍,石化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被捕集后,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甲醇,随后通过系统管廊进入下游装置,用于制造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光伏膜材料等,形成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绿色甲醇—新能源材料”的负碳产业链。

那么,这个变废为宝的过程是如何实现的?记者近日走进徐圩新区盛虹石化产业集团的生产现场。

眼前的石化基地犹如一片钢铁森林,到处是铁塔、管道、反应釜和烟囱。工作人员指着不远处一座高高耸立的烟囱说:“这是石油炼化装置的烟囱,我们对其进行改造后,可以捕集废气里的二氧化碳,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甲醇生产基地。”

跟随工作人员,记者来到甲醇生产基地。“二氧化碳被输送到这里后,通过预处理脱硫、提纯,浓度由80%提升至90%,然后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制成粗甲醇。”工作人员介绍。

一座高塔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盛虹石化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项目负责人吴昂山介绍,这座塔高60多米、直径2米多,是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项目的主设备之一——主精馏塔。“我们将粗甲醇输入塔内,转化为精甲醇,最终用于生产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吴昂山说。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推进绿色转型,盛虹石化引进绿色甲醇合成工艺,探索进行“碳捕捉”升级改造。“国外的项目年产能只有千吨级,为了让设备满足企业10万吨级产能需要,团队对其进行扩容,提高安全标准,并因地制宜进行工艺的升级融合,最终补足下游产业,形成了完整的负碳产业链。”吴昂山说。

据了解,该项目每年可以回收15万吨二氧化碳,生产10万吨甲醇,可生产5000万平方米的光伏膜。吴昂山说,这些光伏膜形成光伏面板后,每年可产出60亿至90亿千瓦时电,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连云港积极发展绿色负碳产业,大力实施二氧化碳捕集及利用项目。当地相关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00万吨,将有效推动石化园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