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生态环境部:探索建立生态保护协同机制

2024-08-02 09:4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表示,“将借鉴‘秦岭机制’经验,在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的重点区域,例如晋陕大峡谷、洞庭湖鄱阳湖、赤水河流域、黑河流域等区域,逐步探索建立生态保护协同机制,推动区域生态整体性保护”。

去年12月,生态环境部推动建立了秦岭地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在西安召开首届轮值联席会议,指导陕西等7省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张玉军说,建立“秦岭机制”的目的是在加强数据共享、共商共治、联合调查、科技支撑、合力宣传等方面实施区域联动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共同下好秦岭生态保护“一盘棋”。

近年来,秦岭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但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退化等问题依然存在,违规开发等生态破坏问题时有发生。张玉军介绍,秦岭主体在陕西,但地理范围上涉及了河南、湖北等6省1市,依据地理单元开展整体保护十分必要。

“秦岭机制”建立以来,生态环境部印发2024年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各省任务要求和联合行动;初步完成秦岭地区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掌握秦岭生态家底;组织开展生态破坏问题查处,实现秦岭地区卫星遥感监测全覆盖,下发两批疑似问题并组织各省开展现场核实,对生态破坏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张玉军说,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深化“秦岭机制”,指导地方联合编制秦岭生态保护规划;定期开展秦岭地区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推动数据共享;每两个月向6省1市推送卫星遥感发现的疑似生态破坏问题线索,组织6省1市联合开展实地核实和督察行动,督促问题整改;充分发挥“1+7”统筹协调机制作用,推动7省市加强合作,助力秦岭生态保护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