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安徽探索法治护航新安江生态新机制

2024-07-24 14:09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合肥5月21日电(记者潘峰 朱青)“以前在我们村,大家只顾撒渔网、挥柴刀,生活垃圾随意堆,意识不到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漳潭村,新安江干流碧水悠悠,村民张新颇为感慨,“没想到这条江能变得这么清!”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休宁县,向东流入浙江省杭州市千岛湖,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新安江干流总长359公里,其中有240余公里在黄山境内。

初夏时节,新安江犹如一条绿带,在休宁县和歙县的群山和星罗棋布的徽派村落中穿过。记者从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近年来,当地通过阻污、禁渔、护林等举措,推进新安江生态持续向好,新安江的跨省界断面水质从一度仅为Ⅳ类水,提升至连续11年稳定在Ⅱ类水。这背后离不开黄山市两级法院逾10年的不断探索,持续、有效地保障“一江碧水出新安”。如今,黄山地区法院系统已经由立足审判、依法惩治,逐步结合生态环境修复、协同多元治理、巡回审判普法等新工作机制,形成了保护新安江生态环境的立体式法治“防护网”。

在休宁县,当地法院扛起“源头”责任,坚持源头保护、预防为主。休宁县人民法院副院长陈丽秀表示,该院于2019年成立生态保护巡回法庭,通过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就地宣判等做法,在新安江源头播撒法治“种子”。

“以前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偷偷违法捕鱼、伐木,直到看见法官来到家门口审判,才终于认识到这类违法行为的严重性。”陈丽秀感慨地说,主动到案发地、水源地开庭,能让更多群众在“以案释法”中,增强生态环保意识。2019年以来,休宁县法院通过“案发地审理+网络直播”的方式,开展巡回审判16次,线上线下参与旁听的观众超过4万人次。

陈丽秀告诉记者:“随着辖区群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我院近5年来审结环境资源类案件数逐年减少,盗伐、滥伐林木以及水域非法捕捞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对破坏新安江流域环境资源案,法院不再是一判了之,而是积极适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恢复性司法,实现惩治违法犯罪、赔偿损失和修复生态的有机统一。

2023年2月,司法保护新安江工作站在歙县人民法院深渡人民法庭揭牌,该工作站从刑事、民事、行政、执行、基层法庭抽调员额法官组建新安江保护合议庭,对歙县境内新安江流域环境资源案件实行归口审理。2023年以来,深渡法庭共审结污染环境、非法捕捞、滥伐林木等涉环境资源类案件46件。深渡法庭庭长汪朝亮告诉记者,法庭将环境修复情况作为量刑情节,积极引导责任人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缴纳生态修复金等。据了解,迄今为止黄山全市法院判令责任人补种复绿林木超过150亩,增殖放流鱼苗170多万尾,缴纳生态修复资金近180万元。

山清水秀的背后离不开政法力量打出的生态保护“组合拳”。黄山市委政法委牵头,着力解决行刑衔接机制不健全、移送程序不明晰等问题,并谋划实施了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提升三年行动(2023-2025年);检察机关成立生态检察办案组,综合运用抗诉、检察建议、违法行为调查等方式,提升法律监督质效;公安机关推动全域“生态警长制”,发动群众参与“清风护渔队”,打击非法排污、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行为。

记者沿江来到深渡镇绵潭村,看到新安江两岸游人如织。“‘推窗见绿’成为日常,村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也随之兴旺。”绵潭村党总支书记汪自辉兴奋地告诉记者,2023年共有30多万人次游客到该村观江赏景,不仅带动村集体收入达到80万元,上百名村民通过民宿、农家乐、戏剧演出等旅游项目吃上了“旅游饭”。

“我们将紧跟新业态发展步伐,立足司法职能,协助解决涉旅纠纷、服务游客需求,推动‘绿水青山’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汪朝亮说。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