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同国际相比,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有这些特点!

2024-07-19 09: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7日讯(记者 魏金金)4月6日,我国第一部生态保护补偿领域的法律法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公布,并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几十年来,我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那么,同国际相比,我国的生态保护补偿有什么样的特点?

在今天下午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负责人王心同表示,从国际上看,多个国家在森林、湿地、流域等特定领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探索,有很多有益的经验,目前国际上开展的生态保护补偿都是小尺度的,内容较为单一,主体比较明确,大多属于一事一议,生态保护补偿综合性立法工作是没有先例的。总的看来,我国生态保护补偿主要有以下特点:

从补偿原则上讲,坚持量力而行,符合国情,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的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对生态保护补偿有序实施提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总结《条例》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从补偿主体上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资金投入和市场培育等方面的责任,同时注重引导个人、企业等社会主体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补偿,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从补偿方式上讲,坚持统筹协同、合力推进,着眼于生态系统各自的特点,着眼于不同区域的生态特色,搭建了以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为主要框架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做好各类型、各层级补偿政策的有机衔接,提高整体效益。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