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要闻>

我国将持续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2024-07-02 15:59

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生态环境部4月28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该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将全面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条例》,联合有关部门持续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加快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推动深化生态综合补偿,完善市场化多元化补偿,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综合评价体系,将生态保护补偿责任落实情况、工作成效等纳入有关督察、考核。

生态保护补偿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生态环境部深入推进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联合财政部扎实推进长江、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累计分别安排引导资金80亿元和40亿元。目前,安徽、浙江、江苏等21个省份建立了20个跨省流域补偿机制,浙江、四川、山东等20个省份实现了辖区内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陕西、湖南、贵州、内蒙古、黑龙江5个省区针对辖区内重点河流开展了流域生态补偿。

同时,生态环境部持续推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配合财政部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810个县域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实现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与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挂钩。

在加快推进市场化补偿方面,生态环境部在28个省区市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截至2023年底,累计成交额约320亿元。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成交量约4.5亿吨、成交额约256亿元。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